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吸痰、雾化吸入、管道更换等常规护理操作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监护病房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操作(吞咽、负压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口腔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前、操作中和操作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共8个时间节点的气囊压力。结果吞咽时可引起气囊压力一过性增高并很快恢复正常;雾化吸入和管道更换过程中不会对气囊压力产生明显影响,但操作后30min气囊压力仍会低于操作前;吸痰及口腔护理因需要负压吸引,故操作时会使气囊压力大幅升高,随后气囊压力便出现显著下降;翻身时因体位改变对气囊造成挤压也会使气囊压力明显升高,翻身后气囊压力则明显下降,至翻身后30min气囊压力明显低于翻身前压力。结论需要负压吸引或对气囊挤压较大的操作如翻身、吸痰、口腔护理会使气囊压力先大幅升高后下降,需要在操作后10 min左右再进行测压并给气囊补气。而吞咽、雾化吸入和管道更换对气囊压力影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相对缓和,只需要在操作20-30min后进行气囊压力监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