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模式探讨——以杨廷宝故宅保护为例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人遗迹是重要的文化历史资源,保护名人遗迹,即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承民族文化的城市文脉。本文通过对南阳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探讨,指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名人故居,充分彰显其历史文化价值,对促进城市文化形象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天然菱铁矿和人造菱铁矿采取不同的方法改性,提高氟吸附性能。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除氟效果最好的改性吸附剂,研究接触反应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除氟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经铝盐浸泡后造粒并灼烧改性后的人造菱铁矿,除氟量增加程度明显,加铝量为O.8mL/g,50℃下灼烧30min时除氟,可得最大除氟量0.43mg/g,除氟效果很好。其除氟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理想平衡吸附量接近于实际值
针对农村地下饮用水污染严重,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在综合分析农村地下水污染状况、供水模式、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质等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地下水污染控制对策:首先要考虑截源;其次,要科学监测污染物的特点和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污染治理、修复方案;第三,要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第四,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和实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最后,要加强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
再生水作为一种经过处理的新型水源,如将其安全用于农业,可大大缓解农业用水紧缺的局面,也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生产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再生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存在不足,包括灌溉水源污染物控制指标研究、再生水灌溉技术与专用设备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质量影响研究、再生水灌溉对水体环境影响研究以及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水灌溉工程今后重
采用实验室规模半亚硝酸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新型生物脱氮工艺进行焦化废水处理的研究。详细讨论了亚硝酸型硝化、厌氧氨氧化各自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新处理工艺的焦化废水出水指标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二级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为75%~85%,能有效的降解大部分COD,克服了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缺陷,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脱氮效能。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小试装置处理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通过改变滤速、气水比等参数寻求生物系统最佳运行方式,并通过臭氧装置考察对二沉出水性质的改变。
以实际运行污水处理厂MBR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BioWin软件平台及其内嵌的通用活性污泥模型和厌氧消化模型(ASDM),建立了工艺模拟模型并进行初步模拟,结果表明化学除磷投加药剂过量。利用初步校准的模型对2009年5月的运行数据进行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不采纳化学加药时生物除磷也能满足要求,且实际运行验证了该模拟结果。
胞内碳源PHA(polyhydroxyalkanoates)在除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普遍认可,但是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生物除磷通常伴随着氮的去除,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针对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重点研究反硝化脱氮过程中PHA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处于过度曝气和未过度曝气状态的A,B两个污水厂回流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两厂初沉池出水作为碳源,试验对比两种活性污泥的脱氮效果和胞内碳源PHA的变化情
利用颤蚓进行污泥减量是一种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的绿色生态技术,具有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因此,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颤蚓(Tubificidae)的生长规律和繁殖规律,总结了涉及到利用颤蚓污泥减量原理的一些工艺,并针对现在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采用氧化沉淀法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制备了以纳米Fe3O4为核心,外包覆羧甲基纤维素的复合纳米Fe3O4。对比研究了复合纳米Fe3O4和微米Fe3O4对水中磷的吸附以及对土壤中磷的固化,并考察了添加纤维素酶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中微米Fe3O4的平衡吸附量为3.2mg/g,而复合纳米Fe3O4为2.1mg/g。当将纤维素酶(用以降解包覆在氧化铁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添加到复合纳
本实验以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3万吨/日MBR再生水厂出水为原水,经纳滤膜进行过滤,通过对膜通量、脱盐率、有机物去除率、膜表面阻力等进行分析,通过电镜观察膜污染情况,用实验论证膜污染的实质并提出防止膜污染的方法,为验证MBR与NF双膜法联用处理市政废水工艺可行性,提高工艺运行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