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我国113个大豆栽培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建立了大豆的SRAP反应程序及体系。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然后前5个循环为94℃变性lmin,35℃退火lmin,72℃延伸1min,后35个循环仅将退火温度升为50℃,最后72℃延伸7min。扩增反应总体积为25μL,包括:1×buffer缓冲液,2.0mmol/LMg2+,0.5μmol/L引物,250μmol/L,30ng模板DNA和1.5UTaqDNA聚合酶。基于上述体系,从2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SRAP引物组合,对113个大豆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0条,多态性谱带比率为87.6%,等位基因数为1.9044,有效等位基因数1.4796,期望杂合度为0.2874,Shannon多样性为0.4375。根据133个大豆品种的Nei相似系数计算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在遗传距离0.300处,将133个品种划分为2个类群。其中20中野生品种"阳谷短绒野生豆"、"野07-1"、"野07-2"、"野020312"、"野020137"、等聚为一类(A),其余的栽培品种归为一类(B)。栽培品种中又分为两类,其中"豫豆25"、"豫豆27"、"豫豆16"、"豫豆17"、"豫豆18"、"豫豆13"、"周89①-6-4"、"豫豆8号"、"豫豆10"、"郑9525"、"豫豆26"、"豫豆21"、"豫豆22"、"中作983"、"豫豆20"等河南的主栽大豆品种聚为了一类(C);"中豆27"、"淮阴92-34"、"中黄13"、"中豆8号"、"淮阴87-22"、"科丰36"、"中黄17"、"新六青"、"徐豆9号"、"泗豆280"、"皖豆16"、"MN413"等安徽苏州其他省份的品种归为了一大类(D)。结果表明,SRAP技术能够揭示大豆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间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将为大豆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