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私法角度,在对前人研究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信用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试作系统的分析.信用权是近年来新生的一项具体人格权,对其界定应考虑与信用的属性相一致.信用权的财产
【出 处】
:
第六届(2016)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私法角度,在对前人研究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信用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试作系统的分析.信用权是近年来新生的一项具体人格权,对其界定应考虑与信用的属性相一致.信用权的财产属性与其人格权性质看似不符,实则是人格权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信用属性的法律体现.侵害信用权的认定,无需考虑侵权人的主观态度,只要有行为、损害及因果关系成立即可.对信用权的法律保护,既要考虑侵权行为的特征,又要注意信用权的特性.基于信用的经济属性和非经济属性,对信用权的界定也应包括这两个方面,这一界定与信用权是一项独立人格权的性质相符。对信用权的保护,关键是对侵害信用权的认定和相应的救济,既要依据侵权责任的基本原理,又要注意结合信用权自身的特点。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的是,侵害信用权的构成要件中不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信用权益,也是对不特定的广大主体提出的间接要求。一旦发生侵害信用权的行为,民事主体可根据需要行使不同的请求权,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他文献
自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典型案例后,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司法审判频现同案不同判,陷入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议案》,随后,《民法总则
传统中国地权秩序表现为受制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宏观地权秩序与乡土社会原生自发形成的微观地权秩序的二元结构.民间地权秩序以"业"为核心概念,以私人契约为工具,分化为永佃、
我国《物权法》第5条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规定已经实施了近十年,但无论是在《物权法》颁布之前还是之后,围绕这一原则之妥当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案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关于物权法定
2015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1条规定了关于"善意取得"的排除规定,这一
民法物权编关于动产担保物权之规定,以动产质权最具代表性,然由于动产质权之设定,须以债权人占有动产为要件,造成出质人对出质之动产无法加以使用收益,因而使得出质之动产在
2016年7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刘保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圣平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孙鹏教授于重庆就民法典编纂中物权编担保物权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修
就合同无效是否影响成立善意取得,《物权法解释(一)》第21条根据无效事由之不同作区别对待,须从已列举情形中寻找受让人方面的同质性理由,判断未列举之情形应否阻却善意取得.
各种诉讼时效效力立法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采概念用语和时效援引规则的配置两个方面.各立法模式的共性大于差异,对于诉讼时效届满的直接效力,各立法模式都规定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编纂已经初步完成,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相信此后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不会有重大的变化.结合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计划和《民法总则(草案》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