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祖国医学中的针灸学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灸学都有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和进步,都体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祖国医学的针灸器械也必须反映出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对针灸器械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介绍了传统针灸治疗器具的现状及现代针灸器具的特点和优势,并就运用现代针灸器具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 100045
【出 处】
: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医学中的针灸学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灸学都有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和进步,都体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祖国医学的针灸器械也必须反映出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对针灸器械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介绍了传统针灸治疗器具的现状及现代针灸器具的特点和优势,并就运用现代针灸器具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针刀治疗组63例,电针对照组57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针刀组痊愈57例(90.5%),显效4例(6.3%),有效2例(3.2%),总有效率100%;电针组痊愈42例(73.7%),显效8例(14.0%),有效5例(8.8%),总有效率96.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
目的:研究针刀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臀梨肌筋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臀梨肌筋膜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按针刀、针灸、封闭三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将患者按疗效分成4级: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把两个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和封闭治疗组)分别和治疗组比较疗效优良率和有效率,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评定针刀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臀梨肌筋膜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一周时,针刀组明显优
目的:探讨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用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78例,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71.79%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捷有效,复发率低,无副作用,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
浮针是一门全新的医疗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学科。需要长期的学习体会,浮针的特点是易学难精,符仲华老师能治好的病人,我们就未必能治好。系统的学习浮针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对笔者学习一个月的体会,粗略谈谈,请大家指教。
腰腿痛是指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可包括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急性腰扭伤等。临床表现,以腰部、臀部及下肢部疼痛、转侧不利、坐立时不能直腰,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常伴有下肢发凉,甚至肌肉萎缩。中医认为:该病与肾虚风邪入侵有密切关系。腰腿痛多因扭闪外伤,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是临床疼痛疾病的常见症状,穴位注射疗法在治疗腰腿疼痛方面疗效独特
肌筋膜炎(MyofasCitiS)亦称纤维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为引起腰背痛和颈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工作质量。笔者对60例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西药和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治疗并对比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报道。
本文复习了与皮部针相关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探索了皮部的现代解剖学内涵,率先提出了皮部针法概念以及皮部受邪的肥胖病发病机制,并应用皮部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数千例,取得满意疗效。
颈椎病椎动脉型是临床颈椎病中常见而易复发的症型,以眩晕,行走不稳,耳鸣,脑鸣为主症,随着脑力劳动和伏案工作的增加,特别是电脑使用的普及,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笔者在临证中,遇见的患者中部分采用中西医疗法效果不佳,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通过采取针灸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进行报道。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元、皮质椎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和体征的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运动神经元疾病是神经内科的一种疑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孙远征教授近30年来,按照临床辨证,采取针灸及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从肝、脾、肾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刺治疗有人认为愈早愈好,有人认为初期不宜针刺。笔者在近四年的治疗中发现,分四期进行针灸,可以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后遗症,疗效较好。本文从入选标准、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简述,指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系神经、血管痉挛、炎症、水肿或骨质限制面神经肿胀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神经变性甚至坏死。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三邪乘虚侵袭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