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邯郸市1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同期高低空探测资料,对邯郸暴雨的历史资料和相应的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暴雨发生的气候特点和大气环流特征,归纳出邯郸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希望能够对暴雨的预报起到积极的作用。结果表明:1974年以来34年间邯郸各站暴雨日数为41~65d,涉县最少、临漳最多;在地理分布上存在2个相对低值区和3个相对高值区;大暴雨日为2~15次,涉县最少,广平最多。从地理分布
【机 构】
:
邯郸市气象局 056001 衡水市气象局 053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邯郸市1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同期高低空探测资料,对邯郸暴雨的历史资料和相应的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暴雨发生的气候特点和大气环流特征,归纳出邯郸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希望能够对暴雨的预报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果表明:1974年以来34年间邯郸各站暴雨日数为41~65d,涉县最少、临漳最多;在地理分布上存在2个相对低值区和3个相对高值区;大暴雨日为2~15次,涉县最少,广平最多。从地理分布看有2个相对高值区和2个相对低值区。
邯郸市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在1.21~1.88d,全区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4.5d;存在9峰10谷;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4.44d,同样存在9峰10谷,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
邯郸暴雨的发生与长波槽脊的位置和低纬度天气系统有密切关系,常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系统共同影响,并且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据统计造成邯郸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西南涡、华北低涡、台风倒槽、切变线和西来槽等。其中造成邯郸洪涝灾害的天气系统为西南涡和台风倒槽。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ARPS模式,通过调节过大地形山脉的湿大气静力稳定度进行敏感性试验,从而研究湿大气静力稳定度对大地形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大气静力稳定度的改变影响了地形重力波的形成、维持和传播机制。当静力稳定度偏小时,地形重力波容易破碎,得不到有效维持;当静力稳定度偏大时,地形重力波又不易形成;仅当静力稳定度达到适合的强度时,地形重力波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持和传播。此外,垂直上升速度分布、辐合辐散运动及水汽
2007年8月2日上午,河南省许昌以北和商丘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其中郑州地区和商丘、周口两地区东部为暴雨,郑州市区为大暴雨,此次过程是郑州市2007年入夏以来最强的一次对流性天气。利用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TBB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郑州市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这种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
2008年6月3日下午驻马店市出现飑线雷雨大风天气,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民房倒塌,经济损失严重。此次飑线雷雨大风天气,是在高空500hpa华北冷涡影响下,该市均为西北气流,思想重视不足,过程出现时又很突然,发展又特别迅猛,使我们防不胜防。本文针对这次飑线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卫星云图、T-lnp图、CINRAD/SB雷达回波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从短时预报的角度出发,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事实
通过对2004年至2005年石家庄CINRAD/SA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典型个例分析,总结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从反射率因子产品上看,冰雹回波范围比较小,但强度梯度大。从速度产品可以看出,雷达大风和冰雹的风速要大于短时暴雨,并且出现范围较大的辐合带和大风区,其间夹杂有“逆风区”和中小尺度的速度对。从风向来看,冰雹和雷雨大风中层为西北风、东北风,为干冷空气。而短时暴雨中
很多研究表明,螺旋度与暴雨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了一次副热带高压外围大暴雨过程发生的背景场条件和螺旋度,得出如下结论:本次大暴雨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进和减弱东撤密切相关,河套低涡长时间维持和中低层的切变线是冷空气源和影响系统。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大值中心始终对应着强降水中心。低层局地螺旋度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有一个迅速增加的过程,而随着降水过程结束或者降水强度减弱,高层局地螺旋度有一个迅
应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FY-2C云图TBB资料、石家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11日14时-20时(北京时)出现在河北中南部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具有典型飑线特征的强对流天气,由中α尺度云团产生,短时大风和强降水出现在TBB云图等值线梯度最大处,雷达产品分析发现阵风锋可以产生地面大风,但此次过程地面大风主要出现在弓形强回波前侧梯度最大、
多普勒雷达是目前公认的探测中小尺度信息的关键手段,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不但是临近预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尺度模式的有益补充,但由于中小尺度资料同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具有非各向同性、随流型演变的特点,且多普勒雷达径向风场观测近似水平观测,其在垂直方向的探测信息很弱,很难通过已有的雷达观测准确获得三维大气状态变量的分析,分析场误差较大,需要增加额外的信息来提高同化的精度。本文通过雷达估计的降水率进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T213数值模式产品等资料,对2008年7月14日发生在河北省南部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这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是低空暖切变,中尺度系统是自山西向东移动到河北的气旋性的辐合区和辐合线。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卫星云图上主要表现为切变线云系中发展的范围在100km以下的对流云团,在石家庄多普勒雷达回波上表现为10~30km范围的强回波区。从物理量的诊断来看,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一个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指数,这个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对华北地区降水的影响。文中分析了西风急流强度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发现西风急流强度与华北降水有较好的相关,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对应一致。通过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西风急流强度偏强时,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南偏东,呈青藏高压型,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北省东北部局地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MPV1“正负值区垂直迭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850hPa上MPV1<0及MPV2>0的演变,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暴雨区位于850hPa上MPV1零线附近、MPV2过度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