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来源 :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统疾病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随机分为丹参粉针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常规应用血小板抑制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调脂药物,丹参粉针组加用丹参粉针,用量为400mg,每日一次静点,连用2W。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超声仪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基础内膜一中层厚度、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一中层厚度改变率(%)。 结果:治疗前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7.14±3.64.,7.16±4.22)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6.87±3.45,7.12±3.46)、基础内膜一中层厚度(0.46±0.12,0.45±0.13)、血流介导内膜一中层厚度的改变率(7.53±3.62,7.61±3.87)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一中层厚度的改变率分别为(8.34±4.27,8.26±4.3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9.27±2.63,8.12±3.24)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8.56±4.17,7.86±3.5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基础内膜一中层厚度(0.42±0.06,0.44±0.03)、血流介导内膜一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21±3.24,8.92±3.57)和硝酸甘油介导内膜一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15±4.22,9.24±3.76)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五味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五味子粗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对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大大提高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五味子甲素的结构
本文对显微组织连续切片的三维重建中的难点问题——定位问题摸索总结出一套方法,通过对辐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凋亡细胞的连续切片,采用灰度表面模型法,对出现典型染色质凝
结合国产工业CT机的研制,我们开发了工业CT机成像专用软件.该软件包括:投影数据分析和处理、重建算法、CT值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仿真等模块.
本文简介了上海市血液筛检的现状及核酸扩增技术(NAT)在上海血液筛检中的应用,并对NAT筛检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得出了几点启示.
本文介绍了Cambro公司发明的以VitB+光照射法灭活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病毒的方法.
新生儿肿瘤并不少见,由于种种原因,常被误诊。一年来某科误诊3例新生儿肿瘤,本文现报道并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本文通过新生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合并体表多发性血管瘤分析,得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据统计仅占所有颅内血管病变的1%,海绵状血管瘤的实质是畸形血管团。海绵状血管瘤在CT
小儿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在儿童的发病率约为0.10/10万,可分为原发性HLH,即家族性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及继发性HLH,即感染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症(VA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即肾胚胎瘤(Renal embryoma),又称Wilms瘤(Wilmstumor) ,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占小儿肾肿瘤的97%。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肿瘤学、外科学、放射学等
研究背景及目的: 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交叉多药耐药MDR性,进一步深入开展MDR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耐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