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的单次散射反照率进行了分析讨论,有如下主要结果:使用黑碳仪观测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必须与国际公认的仪器进行对比观测,对资料进行校准和订正,才能得到质量保证的资料序列.分析表明黑碳浓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27
【出 处】
: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的单次散射反照率进行了分析讨论,有如下主要结果:使用黑碳仪观测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必须与国际公认的仪器进行对比观测,对资料进行校准和订正,才能得到质量保证的资料序列.分析表明黑碳浓度月均值在3.1~14.8μg/m3之间变化,4年来黑碳浓度逐年下降;每年年均值下降1μg/m3左右,旱季浓度较高,多年平均为9.1μg/m3,雨季浓度比较低,多年平均为7.7μg/m3,月均值极大值出现在2004年12月份,月均值极小值出现在2007年7月份,黑碳浓度4年均值为8.4μg/m3.计算的散射系数月均值在129-565 mm-1之间变化;吸收系数月均值在32~139 mm-1之间变化,单次散射反照率月均值在0.71-0.91之间变化,2004-2007年的年均值分别为0.80,0.82,0.78,0.84.使用3台黑碳仪,分别同步观测PM10、PM2.5、PM1中的黑碳,结果表明PM2.5占到PM10的大约90%;PM1占到PM2.5的大约68%;黑碳气溶胶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将相距8 km的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海拔131m)与番禺气象局(13m)在一年中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站黑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居于山顶的大气成分站的黑碳浓度总是低于平原的番禺气象局,两站的年均值也相差近4μg/m3,表明黑碳气溶胶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在高度较高的大气成分站浓度较低.
其他文献
在当前抗旱或水库蓄水的人工增雨作业中,除了关注作业的科学性和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回答作业后究竟增加了多少降水的问题。评价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方法方面通常采用随机试验和非随机试验的两种方法。虽然这两种试验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效果评价分析方法,其目的都围绕着对比区或影响区的地面雨量分析。在目前人工增雨的诸多文献中有关对区域平均雨量估算方法介绍较少,而且多数采用的是雨量等值线和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区域平均雨量。本文
2007年7月31日在宁夏银川进行了气溶胶和CCN的飞机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逆温层与气溶胶和CCN浓度增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溶胶浓度与CCN浓度均具有很大的水平不均匀性;在不同高度层,不仅气溶胶数浓度存在差异,气溶胶中可充当CCN的气溶胶数日也存在差异.
利用2007年3月16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观测资料,对本次作业的航线设计、作业实施、作业前后雷达和微物理结构的变化以及作业的催化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增雨作业必须在满足一定的大的宏观天气条件下结合一些物理量的判断指标,才能取得比较明显的作业效果;为今后在飞行决策、作业实施等方面提供了经验,增强增雨作业的科学性.
利用3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从计算分析蒸发量、可利用降水系数入手,分析了四川地区水资源特征,给出了一些定量评估的结果.
人工影响天气是建立在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是在人类与自然界斗争中产生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及人类活动的迫切需要,人们对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过程的认识不断发展,使得这一年轻的学科得到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人们对云、降水物理过程的有意识影响的结果可以出现正效应,也可能出现负效应或无效应,因此,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然而又是非常困难的项目,是当前人工影响天气面临的待
利用2006年10月26日在石家庄地区专门进行的一次飞机探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区上空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边界层内有逆温存在的情况下,在逆温层下积聚模态粒子和粗模态粒子出现明显堆积,两种模态粒子的数浓度和体积浓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逆温层底下方,在逆温层下方,积聚模态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而粗模态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边界层以上,两种模态粒子的数浓度和体积浓度随高度
利用机载PMS测粒系统对大气气溶胶进行直接观测分析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研究手段。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象专家学者利用PMS测粒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气溶胶观测研究,分析结果对于了解我国气溶胶的地域分布特性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性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飞行探测次数不多,没有进行系统的连续观测;(2)气溶胶数浓度、尺度分布特征以及季节性、地域性分布特征与大气状况、下垫面源排放状况密切相
目前,利用各种卫星资料提取云特征参数已经作了不少工作,主要以极轨卫星的反演为多。DanielRosenfeld、刘健等利用NOAA卫星做过一些研究分析,Terra卫星上的MODIS也有一些关于云参数的产品,虽然极轨卫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极轨卫星一天两个时次的资料对于云降水监测分析特别是人工影响天气观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李娟等用较高时间分辨率(1小时1次)的GMS-5静止卫星反演了云高、云顶温度和
本文介绍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在防雹作业指挥中进行作业目标云体确定以及通过对实时资料进行风暴体的识别算法设计提取回波单体的特征量,解决以往人为或间接估计作业回波体积和含水量的难题,通过研究探讨对流云高炮火箭作业用弹量的定量计算方法,为有效指导防雹作业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利用纵向热梯度连续气流云室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宁夏惠农地区的地面和高空云凝结核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CCN主要来源于下垫面,污染地区的浓度要高于沙漠地区;CCN浓度在早晨07-08时、傍晚17-20时出现高值,13:00左右出现低值.通过对不同过饱和度下CCN的活化液滴谱分布分析表明,主要表现为单峰型,从夜间到清晨各档粒子浓度上升,谱变宽;过饱和度越大,活化的CCN数目越多,活化产生的粒子半径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