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统雌激素综合毒性效应的CALUX分析法优化建立及应用研究

来源 :2016(第四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城市水系统日益严重的雌激素污染,研究建立了基于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的水环境中雌激素综合毒性效应分析方法,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和平行性试验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LUX快速生物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及可操作性,可作为经典仪器分析法的有效补充.选取国际上高度关注、检出率较高的10种雌激素,利用CALUX法对其进行激素效应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中主要雌激素的激素效应大小排序为:雌二醇>炔雌醇>己烯雌酚>雌酮>雌三醇>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三氯生>4溴双酚A,而且10种物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和化学特性,提出自来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优化方案和实践应用.对投加点、排气装置、背压阀位置和管道密封等进行设计优化.华东某自来水厂(日产水60万吨)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后证明消毒效果非常好,并且出厂水质稳定.采用多点投加,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自来水厂可以实现安全和稳定运营,并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结合实例阐述了无人值守泵站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重点总结了多口水源井给蓄水罐补水的自控逻辑设计.实际应用表明,泵站经过无人职守改造后,现场去掉了值班人员29人、增加了维护人员2人,大幅度降低了泵站运营成本并提高了故障响应速度.
地表水源水厂夏季藻类容易爆发,导致大量藻细胞随沉后水进入滤池,堵塞滤池表层滤料,急剧增加水头损失,缩短过滤周期,影响滤池出水水质和产水效率.通过常见不同类型滤池滤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其出水浊度、藻类数量、过滤周期、水头损失等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类型滤池对高藻水的抗负荷冲击能力,为地表水源水厂在高藻进水条件下滤池运行和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本中试试验主要研究了浸没式超滤膜应用于某自来水厂中的净水效能及其运行稳定性,并分析了超滤膜化学清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沉淀—砂滤—超滤两种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有很大改善,出水浊度平均为0.06-0.07NTU;组合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2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同时组合工艺对病原性微生物去除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常规工艺作为预处理有效减缓膜污染,超滤膜系
二氧化氯作为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用于饮用水预氧化除藻、除铁锰,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除铁锰的反应机理、效果和副产物亚氯酸盐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高效使用二氧化氯除藻、除铁锰和去除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超滤膜是21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已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滤膜改性方法、改性材料以及改性膜在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膜污染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超滤膜改性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消毒是饮用水制、供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作为消毒剂应用最广的药剂仍是是氯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其应用后的有效剩余剂量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标准也对相关的卤代烷的含量也作了限定.卤代烷的来源主要是由氯与水体中的相关的有机物反应生成,这是药剂消毒对饮用水存有的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清洁消毒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但它的缺陷是消毒后缺乏持续性.把清洁消毒与药剂消毒分别同时作用于同一净水流程,形成协同消毒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净水厂采用氯消毒,面临着消毒副产物(DBPs)超标的威胁.水源水的DBPs生成势(DBPsFP)受季节变化影响,系统地了解水源水中DBPsF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净水厂净水工艺的优化、保障稳定且达标的出水水质.本研究取福州市三个净水厂原水进行了模拟加氯实验,测定了各月份的消毒需氯量及进厂原水的DBPsFP,总结了福州市净水厂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生成势的季节性变
分别采用无臭氧与产臭氧的低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构建紫外反应器,对比紫外(UV)和紫外/真空紫外(UV/VUV)两种处理方式对七种磺胺类抗生素混合溶液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磺胺初始浓度、天然有机物和处理流量对UV/VUV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每种磺胺初始浓度为20 μg/L、处理流量为0.18 m3/h、灯管输入功率为120W时,单独UV仅对三种抗生素(磺胺噻唑、磺胺甲二唑和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大
针对水环境中日益严重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污染风险,从EDCs的来源分类、检测评估、控制去除、迁移归趋等方面对近年来EDCs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仪器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的联用为EDCs识别检测的优选技术方法,而风险评估、环境行为、迁移归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水环境EDCs控制消除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