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Infrared(IR)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CVA) and derivative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DCVA) spectro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of 9,10-anthroquinone(AQ).
【机 构】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hui University, 3th Feixi Road, Hefei, 2300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frared(IR)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CVA) and derivative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DCVA) spectro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of 9,10-anthroquinone(AQ).
其他文献
选取硫酸盐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超高比容量的锂离子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并且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共沉淀时间5min、pH=12、氨水∶NaOH=2∶3(摩尔比)、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4h所获得的材料具有较优良的性能,其平均粒径均在150nm左右,在12.5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301.5mAh/g,不
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与其它化学电源相比,其能量密度还急需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开发出具有优越性能的电解液,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表面活性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ZnO 纳米线,制备出直径小于20nm、直径分布均匀的ZnO 超细纳米线,实验表明纳米线的直径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对其直径、结晶及取向等特性进行表征。控制PMMA 厚度、RIE 的剂量和时间、蒸镀的厚度、发展液的浓度等参数,利
采用无模板剂、无表面活性剂、简单水热法,成功合成了YPO4:Eu3+不同形貌的纳米/微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TG-DSC热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系的pH值对调控产物的形貌及尺寸起到重要作用.初步推测了不同形貌产物的形成机理.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体系的pH从1.0增加到8.0时,产物的荧光强度较弱,与产物的表面羟基猝灭作用有关.
单晶半导体纳米结构、贵金属纳米晶,因为尺寸、形貌的不同,具有可调的能带结构、荧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等光电性质。那么,集成单晶半导体纳米结构与贵金属纳米晶,实现贵金属与单晶半导体纳米结构轴向、径向上的直接、间接耦合,将为研究两种材料之间光电相互作用,开发新型的、高效率的光电转化器件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我们充分利用纳米化学的手段,即相似相容原理下的界面反应以及分子配合物与胶体纳米结构之间软硬
具有可控组分的单晶半导体基纳米复合结构是研究纳米半导体物理中光电性质光电信息以及在光电信息、光电转换等应用的重要前提。受传统外延生长晶格失配度的限制(<2%),在各种金属纳米结构衬底上生长单晶半导体纳米结构成为挑战。我们利用分子配合物与金属胶体纳米结构之间软硬酸碱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调控,突破性实现了单晶半导体纳米结构在几种形貌金属纳米衬底(如高曲率纳米晶、纳米片组装薄膜)上的非外延生长,并实现了
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候选材料,LiCoPO4虽然在大型锂离子电池领域获得应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高比能量型的微能源系统中获得应用的可能性很大,其4.7到4.8V的工作电压可以赋予微能源一个大的体积能量密度.
改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战略:一是从活性电极材料自身的方面探索改进方法,包括优化材料组成,改进微结构,例如结晶性。
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聚合掺杂槲皮素的聚吡咯膜,并将槲皮素在PBS(pH=7.0)溶液中洗脱后制备了石墨烯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MIP-E).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功率密度特性的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C)日益受到重视。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因而成为SC 电极材料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