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环境特征背景的梅江源区泥沙源成因与控制初探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沙是天然河道中普遍存在的固体颗粒,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搬运淤积.河流泥沙淤积致使水流回水末端河床抬升、河道变浅,严重影响下游河堤、水库及航道运营安全.赣江是长江重要分支,也是赣鄱大地的主要航运通道,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泥沙淤积亦为其正常运营造成安全隐患.根据赣江流域贡水水沙样本资料变化规律,本文基于赣江上游梅江源区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源区泥沙源成因,提出控制泥沙必须因地制宜控制与治理次生裸地,为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布局调整,西线工程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均发生改变,为调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当前来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需遵循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论证工程必要性,并把生态安全放在优先位置.为此必须协调好几个关系,即调水区和受水区双向节水的关系;水生态修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水污染治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政府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省受水区为研究区,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借鉴生态保育措施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估方法,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和通水后为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改变下垫面和调水给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总价值约28.23亿元,其中生态保育
提出了采用系统辨识技术,对渠道积分延迟(ID)模型和积分延迟零(IDZ)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渠道震荡工况的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其他工况对获得的模型参数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参数辨识的渠道控制建模,其中低阶模型与仿真结果误差较大,高阶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仿真过程.
针对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溶洞的勘测问题,常规测量无法实现溶洞的三维表达.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应用于溶洞三维结构的测量中,采用基于圆柱拟合的滤波方法去除隧道中测量时的噪声,提取溶洞断面信息,并建立溶洞的三维模型,最终实现溶洞的三维可视化表达.该技术方法在溶洞三维表达中的成功应用,为设计者对溶洞进行三维分析、三维设计、三维决策提供了
南水北调工程是促进受水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东、中两线通水以来,综合效益日益突显,对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用调水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程度量化评估综合效益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可变模糊集和云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评判模型,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区的指标值,利用三角形正向云发生器随机产生线性差异度函数值,进而进行可变模糊综合评判.实例表明,以水
紧紧围绕“好调水、调好水、安全调水”的目标,在北京市南水北调调度管理中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调度信息采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来水调度推演等新方法、新模式;设计并建设南水北调来水智能化调度平台,集成物理环境、承载调度模式、优化业务逻辑,提升南水北调来水调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维与水资源合理调配、管理.
明渠调水工程通常具有输水线路长,建筑物类型、数量众多的特点.节制闸、分水口等调控边界的动态扰动,以及倒虹吸、涵洞、渡槽等引起的过水断面沿程变化显著增加了调水工程的模拟难度.在分析各类建筑物过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物快速概化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调水工程的一维非恒定流仿真模型.将构建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古运河-唐河段,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该仿真模型实现了多建筑物动态调控下的明渠调水工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调度中可能遭遇的基本风险种类进行总结,梳理出工程风险、水文风险、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共5种基本风险类型;针对引江济淮工程在引江、供水、航运、生态、水质、防洪6种运行调度任务,将基本风险类型相关因子归于工程6种运行调度任务中,提出6中调度任务的风险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因子权重,筛选出每类调度任务中的风险权重较大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引江济淮风险防控的对策建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我国的《宪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对水资源保护有总体要求,但针对地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而言,现行法律在体系、制度、责任、可操作性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在地方水资源保护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国家没有出台水资源保护专项的法规,水资源保护相关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面对新时期
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当前我国小水电开发建设现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绿色小水电创建新理念,本文探讨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探讨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水能开发与生态保护和小水电生态管理;从中小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绿色小水开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