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lt-1蛋白调控毒素、黑色素合成及致病性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lt-1蛋白可以调控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和黑色素的合成、孢子的形成和致病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lt-1蛋白含有一段蛋白-蛋白互作的BTB保守结构域.Clt-1可能通过与其他功能蛋白的互作而实现对毒素、黑色素合成的调控,但与Clt-1的互作蛋白尚不清楚.因此,鉴定与Clt-1的互作蛋白及作用方式,是进一步揭示Clt-1系统调控玉米弯孢叶斑病菌产生毒素、黑色素机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Clt-1为诱饵蛋白筛选得到了2个功能蛋白——木聚糖酶(ClXyn24)和木聚糖乙酰转移酶(ClAxe43).通过Y2H、BiFC和pull-down实验证明了Clt-1和全长的ClXyn24、ClAxe43发生互作,BTB结构域是互作的关键区域.功能分析表明,Clt-1与ClXyn24、ClAxe43互作调控了弯孢菌对木聚糖代谢,而木聚糖降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为毒素和黑色素的合成提供了原料或前体物质,也为孢子的形成提供了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
其他文献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在我国各稻区常年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通过鉴定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型Avr-pik和AvrPiz-t,了解这两个无毒基因在东北三省稻区的分布情况,为品种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根据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和AvrPiz-t的序列设计引物,选取来自我国东北三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8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
为了比较我国东北和江西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组成及其动态。于2015-2016年从我国江西和东北两个水稻主产区的感病寄主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稻瘟病样本,分离纯化得到206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用离体叶片划伤接种法接种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24个单基因系来分析其致病型。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侵染引起的气传小麦真菌病害,是小麦生产上严重的病害之一,曾在我国发生多次大流行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明确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情况和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的价值.
结合苗期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和大田成株期接种发病条件下对搜集到的40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初步确定各个春麦资源的抗条锈病情况、抗病类型及抗病性关系.鉴定结果表明:各抗性组成表现为免疫I、近免疫NIM、高抗HR、中抗MR、中感MS和高感HS,接种CYR32后,各抗性组成资源数和所占比例分别为13(3.23%),38(9.45%),12(2.99%),5(1.24%),5(1.24
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活体寄生菌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发生严重且具有特有的流行特点,给我国小麦的高产稳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西北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越夏地和小种策源地,在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大范围流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谷县地处甘肃省天水市,小麦条锈菌在当地可完成周年循环,是我国小
在小麦的生产上,由小麦条锈病对其造成的损失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小麦条锈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所以若能对其潜育期实现快速识别及检测,则对病害的防控、农药的安全使用、环境的保护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品种的小麦诱发条锈病,在小麦条锈病菌尚处于潜育期时,采集小麦的冠层光谱数据,并利用双重Real-time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条锈菌潜育菌量.基于Logistic、IBk以及Random
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流行性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措施.云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重发区,为我国广大麦区条锈病春季流行提供初侵染来源.研究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及抗条锈基因的有效性,可为抗锈育种及抗病基因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还能监测新小种的出现,为条锈菌的起源及传播提供有力的证
小麦叶锈病(Puccinia triticina)是四川省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为了解四川麦区近年小麦主栽品种对当前叶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给该地区小麦安全生产与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以四川省小麦叶锈菌当前流行小种混合接种到诱发品种铭贤169上,待100个供试四川小麦品种(系)充分发病后,调查普遍率和严重度及反应型,计算出各个品种的病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气传真菌病害,流行年份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6省(市)的434个小麦白粉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利用29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对其进行了毒性分析.同时,还通过筛选温度敏感菌株和耐高温菌株,并对其高温处理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基
本研究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分别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在距地面50m、100m、200m和300m高度下获取田间不同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下的小麦冠层无人机航拍数字图像,提取了图像颜色特征参数红(R)、绿(G)、蓝(B),并由RGB颜色系统转换到HIS颜色系统,得到色调(H)、亮度(I)、饱和度(S)值,并对利用这些图像参数来监测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病害发生后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