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暨第四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足是指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属中医脱疽范畴。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糖尿病足的病因机制,指出感染严重的糖尿病足的治疗应以中药清热解毒、滋阴为主,针对不同的创面选择不用的外用药以及清创的方式,湿性愈合要求有合适的湿度和湿性平衡,应认真区分细菌定植和临床感染,最后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大势所趋。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役性疾病。此病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病程反复迁延,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以关节、皮肤、肾脏等为主要累及组织或器官。属中医“阴阳毒”、“温毒发斑”、“蝴蝶丹”、“鬼脸疮”等的范畴。本文即从中医对此病的病名入手,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调节免疫中成药的运用等进行了概述。
白塞病(BD,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涉及感染、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因素,病理特征为血管炎,大、中、小、微血管(动、静脉)均可受累,以小静脉受累最为常见,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对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帮助本病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仅存在口腔溃疡、皮肤受累时,局部用药,对症治疗。眼炎除局部用药外需加用全身激
文章首先分析了狐惑病与白塞病的关系,提出了白塞病可参照中医学中的狐惑病的治疗方案。进而对狐惑病的中医病机及辩证论治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为白塞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侯玉芬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药治疗中医外科及周围血管病30余年,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均较丰富,尤其对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有独到的见解,对临床指导颇有价值,本文仅就笔者跟师体会,将其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痛症经验试总结整理,以供同道参考。
陈淑长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诊治工作40余年,在周围血管病的各个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水肿是周围血管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不难辨识,陈淑长认为总的病机为血癖湿阻,活血祛湿为治肿的基本治则,贯穿于各法之中,同时应辨清主次兼症,寒热虚实,综合灵活应用以上治肿六法,临床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配合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凝血瘀证19例的疗效方法:将3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胶囊配合阳和汤,对照组:采用阳和汤治疗。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组方特色突出,与阳和汤联合服用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面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随机分为芪甲糖足丸治疗组(n=80)例,西药胰激肽释放酶对照组(n=4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芪甲糖足丸治疗组明显优于胰激肽释放酶对照组(P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己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常用的干细胞的注射方法存在归巢到缺血部位的干细胞数目较少以及局部注射到缺血部位的干细胞的活力较低等缺点。辨证循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可能通过提高干细胞的归巢率和存活率,进而提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人群生存质量,减少截肢和致残率。方法:积极控制基础病,动静脉联合给药。结果:A、B两组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高于B组。结论:发现诊断线索及早就诊;发现肢体远端麻木,发凉等“预警信号”应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法应实施动静脉联合用药:具体方法应体现个体化;基础病和并发症应同时积极合理用药;治疗过程要阶段性和长期性并重;延长疗程可以提高疗效并可以减少截肢致残
本文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动脉病变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TrASC Ⅱ分型与ASO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丰富临床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