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接枝型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进而与BaTiO 纳米粉及超细纤维复合.以IR跟踪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并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有效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TMA检测表明,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TEM检测结果表明,体系中接枝结构的存在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接枝型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进而与BaTiO <,3>纳米粉及超细纤维复合.以IR跟踪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并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有效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TMA检测表明,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TEM检测结果表明,体系中接枝结构的存在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其他文献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廉价易得.本文研究了壳聚糖溶解过程工艺参数(溶剂、壳聚糖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所制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和酸度的影响,发现在溶解过程中既有壳聚糖的溶解,又有溶解了的壳聚糖的降解.研究了壳聚糖溶液在存放过程中,存放温度和存放时间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壳聚糖及其溶液在溶解和存放过程中的降解规律,为制备在固定化酶等多方面应用所需性能的壳聚糖溶液提供了依据.
本文通过开发专门针对材料科技信息查询的搜索平台,重点分析了在当今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材料科技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如何使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快速查询材料科技信息的一些主要手段,并介绍了材料网站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与普通超合金相比,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和汽车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总结了TiAl基合金在微观结构控制、微观组织对性能影响、合金化、熔炼技术、加工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用反向悬浮的方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吸附剂,并以NaBH对其进行了还原处理,以提高其在应用环境下的化学稳定性.通过对四种多肽的吸附研究发现,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选取的四种多肽均有程度不同的吸附;随着多肽链的增长,吸附剂对其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在对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杆菌肽吸附时达到最高,吸附量为19.57mg/g.
对耐热铝合金Al-8Fe-1.3V-1.7Si采用喷射沉积-热挤压-旋压工艺成功地制备出Φ380mm管材.旋压后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达到:室温σ=440Mpa, σ=341Mpa, δ=8.2℅,E=78Gpa. d=2.97g/cm,高温(350℃,420秒) σ=185Mpa, σ=161Mpa, δ=6.2℅.对大管进行了静强热强试验,达到了技术指标的要求.
本文将SiC粉和适量的添加剂(AlO粉+YO粉)机械混合,经无压烧结制备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研究烧结工艺和成分配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烧结工艺下形成YAG相的AlO与YO之比并非理论值1.67,而是发生偏离.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铝钇比为1.5,最佳烧结工艺是烧结温度1850℃,保温时间30min.
用钛酸四丁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AgNO 为着色剂,Fe(NO ) 为稳定剂,制备的溶胶可稳定在6个月以上,采用浸渍工艺成功地制备了大板面的汽车玻璃,改变涂层的组成,以及热处理条件可以调节涂层的光学性能,这种涂层具有隔热、防紫外线、抗划伤、化学稳定的特点,可应用在汽车的侧窗及后风档玻璃上.
本文研制的纳米增强葡萄糖传感器是采用金属纳米Au、Ag、Pt以及非金属SiO 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增加电极的电流响应.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纳米颗粒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为纳米颗粒应用的新领域提供依据.
本文采用层离吸收和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仪器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在氧化石墨中有着多种排列方式,同时存在层间距为1.6nm和2.8nm的聚丙烯酰胺插层的氧化石墨结构.
本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 纳米晶多孔薄膜,采用染料2,2’-联吡啶-4,4’-二甲酸合硫氰酸钌对薄膜进行了敏化,并用XPS,AFM,XRD,SEM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对TiO 纳米晶多孔薄膜进行了表征. TiO 纳米晶多孔薄膜的纳米粒子晶型为脱钛矿,粒径在20-30nm间,多孔薄膜的孔径在50-200nm不等.染料敏化过的TiO 纳米晶多孔薄膜吸附了一个单分子层的染料分子,薄膜对可见光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