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变,评价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224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分配至针刀松解治疗组116例,电针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单项积分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p<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人民大会堂朱汉章学术思想研究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变,评价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224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分配至针刀松解治疗组116例,电针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单项积分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3.33%.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
目的:探讨以针刀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临床腰腿疼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易发于青壮年,病史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腰突症的机理是:首先对其似针而带刃的刀,深入到腰椎周围的病变部位,松解软组织粘连,切开疤痕和挛缩,缓解局部组织的卡压,使血管神经等组织受压得以缓解,使腰椎生物力学平衡得以重新建立.其次是起到针刺"阿是穴"的作用,使经络
朱汉章教授创造的“针刀医学”,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他的高妙也许是来自他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医学主题的崇高。促进针刀医学发展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发展战略。“针刀医学”,造就了新的力量和新的理念,造就了新的医学方式、新的医学需求和新的医学探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本病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轻者肩部疼痛,,关节运动受限,重者患侧肩臂疼痛剧烈,甚至肩关节运动功能全部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而对患病者应当及时施以有效治疗,笔者认为:拨针结合牵拉法为本症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病的技术,通过银针插入人体的相关穴位,刺激神经、疏通经络,达到破瘀散结,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目的,而我祖传的银质针针刀针灸术能有效地治愈颈、脊、腰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筋骨痛疼疾病.经108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目的:通过对针刀治疗颈椎病实际工作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图找到针刀诊治颈椎病的规律.为针刀治疗颈椎病提供临床诊治思路和依据.也为即将发布的《针刀医学疾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刀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病历档案室随机抽取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部分住院的、均经针刀治疗的578例颈椎病病例,对其类型分布、临床表现、X线平片表现特点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颈源性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枕大神经痛患者30例,以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例全部完成治疗,其中,治愈22例,显效3例,好转5例,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100%.结论:以针刀疗法为主治疗枕大神经痛,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痛,费用低廉的优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针刀松解治疗多种类型颈腰椎病患以及四肢骨头等顽疾疗效确切可靠.事实上在临床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以颈腰椎疾患就诊的人,通过认真仔细的三合一定性诊断,一大部分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肠胃病以及泌尿系等疾病.如男性的前列腺增生肥大而导致尿频、尿急、尿分叉、性功能底下甚至丧失.在临床中应用针刀医学生物力学平衡理论的精髓指导进行相关病变部位的针刀松解加之以必要的骨关节整复手法治疗,祖国传统医学中医的辨证用药在临
目的:探讨以针刀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针刀闭合性手术;2手法整复;3骨盆牵引、中西药物、熏蒸理疗、康复锻炼等.结果:观察病例89人,临床治愈58人,显效23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刀为主结合其它方法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古溪针刀适应症中的各种临床症状如:痛,酸,胀,麻,冷,(肢体或|和关节的)运动功能受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放射痛、牵涉痛、搏动性疼痛、静止性疼痛、晨僵、眩晕等的病理机制,在古溪针刀病理理论解释之下,就显得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也经得起推敲,更经得起临床效果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