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解析中国媒介面对21世纪重大危机事件的传播理念转变

来源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人类连续遭遇瘟疫、战争及恐怖主义袭击等重大危机事件,对中国新闻传媒在面对一场又一场的“天灾人祸”时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进行审视十分必要。 过去中国传媒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观念上的框框太多,导致本应作出快速反应的重大危机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及时甚至不予报道;由于信息传播简单化,不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导致受众对媒介的不满意。 从对SARS到禽流感的报道,新闻传播走出信息“自闭”误区,自觉担当起媒介的社会责任;从9·11恐怖袭击到伊拉克战争,新闻传播由"跑单帮"式的单一报道向整合媒介信息改变,既较好地满足受众的兼听权,又提升媒介的公信力;树立传媒的效率意识,将媒介优势转化为传播胜势;突出受众本位意识,营造一个科学、人文的现代传播环境。
其他文献
艾滋病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政府如何与媒体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是判断政府能否有效执政、消除群众恐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政府如何处理艾滋病危机事件出发,通过分析天津"艾滋病扎针"事件的处理过程,从媒体特性、政府危机管理等角度为政府发布公共卫生讯息提出建议和意见。
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反应对危机的处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通常的媒介分析中,缺乏对受众反应的分析。本文基于媒介事件与受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远近对受众群体划分为当事人,利益相关群体以及普通受众三类,并对这种分类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媒体作为同政府、公众共同架构起的三角平衡互动的系统,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危机爆发时,恰当的媒体危机报道策略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处理危机。但如果报道不当,弄巧成拙,在危机处理中,就不会帮忙,只能添乱了。这主要表现在:媒体做了恐怖组织的“传声筒”,助长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一味耸人听闻,上演媒介暴力;与政府对立、不合作;迟到等于缺席等。提出政府、媒体和公众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重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媒如何与时俱进?媒体-危机-力量有何关系? 纵观突发性的危机事件,其具体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牵连性广。媒体报道危机,记者责无旁贷,并且要在第一时间,实事求是进行报道,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环境,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本文指出第一时间报道真相,让受众解渴;推心置腹沟通交流,减少不良影响;主流媒体,正确舆论,读者倍感权威信服
在危机管理理论中,将危机务为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而公众对灾难报道在不同环节中也有不同的需要。政府及媒体对舆论力量的调控,应该契合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公众需要。
危机报道是主流媒体必须正视的问题,这是主流媒体抢夺话语权、展示权成性和影响力的机遇。本文试图从具体操作层面,通过新华社北京分社对三次比较重大突发事件的解析,探讨今天该怎样组织报道突发事件,以期在未来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更上一层楼。
公共安全事件是《中国青年报》关注的重点.《中国青年报》在灾害、灾难、突发事件及救灾抗灾报道领域具有传统特色和优势,近年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并建立了决策程序化、操作程序化、状态部署程序化的组织报道模式,形成了以时效性、现场感、对人的关注和社会背景分析等个性化操作见长的写作模式。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river system in Australia and how these problems are being managed. The Government, research organisations and the media are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发生了数起重大危机事件,如“9.11”事件,“SARS”风波,韩国大邱地铁爆炸等;在中国大陆,各种公共安全问题也屡发险情,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湖南衡阳大火,广西南丹矿难、最近的河南大平矿难等.媒体和重大危机应对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等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的焦点话题。但在许多事件中,地方媒体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作用。地方媒体缺席的原因何在?表面上看,地方性媒体的生存境遇有点尴尬,处于地
我们习惯把危机定义为一个有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以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危机都是心理的和认知的。非典之所以在2003年成为一场危机而在2004年却只是一种传染病,根本的差别就在于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和反应,因而对于危机的管理应该首先是意义的管理。然而,意义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认为,第一步是对社会意义环境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作为意义构建的出发点。其次,媒介的选择对意义的传播至关重要,因为它的附加值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