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雨天气中的几个次级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及暴雨预报

来源 :200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口地区2003年10月出现了一次罕见的连续阴雨天气过程,其中包含了从小雨到暴雨以及雨夹雪等几个比较典型的次级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的时间演变过程和空间结构,从而对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连续出现的不同量级的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中,也对2003年10月9日暴雨过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给出了正确的暴雨预报方法。
其他文献
运用有效的温压计合理的计算变质岩各期次的温压条件是正确标定造山带P-T演化历史和解释构造演化历史的前提.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多种温压计已经广泛应用于榴辉岩温压计算之中,这些温压计算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对同一地区的榴辉岩运用不同的温压计所计算出来的温压相差很大(e.g.Banno et al.,2000);2)对同一露头的榴辉
作者沿四合屯新开岭至化石观察站义县组标准剖面系统采集并分析了85件火山岩样品,结果表明该剖面火山岩仅底部为玄武岩,其余部位均为安山岩(SiO=52.7-59.3%),因此前人认为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有大量玄武岩的认识并不准确.本文对该剖面安山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
笔者等近年在运作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1:25万威海、烟台幅区调项目过程中,在麻粒岩的紫苏辉石、石榴石内发现了"胀体矿物"放射状胀裂纹及同心纹,以及刘文军等早先发现的石榴石后成合晶结构.
北大别杂岩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大别杂岩岩石的成因进行研究将为完整理解大别-苏鲁造山带印支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和构造过程以及前印支期大陆深俯冲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约束.麻粒岩是北大别杂岩带的重要岩石类型,可分为前进变质型麻粒岩和高压超高压退变型麻粒岩两类.前进变质型麻粒岩是因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不断升高达到麻粒岩相变质而成的,高压超高压退变型麻粒岩则是榴辉岩相变质岩相在折返过
在本区的玄武岩中尚未发现幔源捕虏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这些橄榄石捕虏晶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来探讨其形成过程,以期揭示本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及其所指示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对大别山黄镇地区低温榴辉岩及其中蓝晶石-石英脉研究的结果表明,蓝晶石-石英脉的形成是在峰期变质之后,是高压变质而非超高压变质的产物.柯石英的假象也在该地区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发现.温压条件计算表明该榴辉岩经历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70℃/3.3GPa.硬柱石分解为蓝晶石-黝帘石-石英并释放水的反应也是在峰期变质之后折返过程中发生的.硬柱石是一种重要的含水矿物,可保存11.2%的水并且在超高压条件下稳定(P
众所周知,华北岩石圈性质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古老克拉通地幔(以主元素亏损的方辉橄榄岩为主)转变为新生大洋型地幔(具有主元素饱满和亏损的同位素组成的特征)(Griffin et al.,1992;Menzies et al.,1993;Fan et al.,2000;OˋReilly et al.,2001).而燕山地区由于其处于华北陆块边缘,属于陆内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性质可能与华北
含水矿物的脱水问题已成为高温高压矿物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但含水矿物在俯冲板片中发生脱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本研究是在金刚石压腔中,原位通过Raman光谱研究多硅白云母在高压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与Raman光谱间的变化关系.
我们选择中天山东段广泛发育的星星峡群变质沉积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星星峡群变质沉积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年代学和星星峡群变质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确定变质沉积岩的物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进而估计风化作用和沉积分选对源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本文采用二元全区间插值方法将T213数值产品预报场资料反演单站预报指标,成功地应用于2002年11月~2003年3月12小时降雪分级预报中,并与T213降水预报量逐级进行对比评估,证实了该方法对制作单站精细预报有很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