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组织结构与氢致裂纹关系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低合金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管线钢的耐腐蚀性能,较为系统说明了微观组织之间的取向差以及氢致裂纹区周围晶粒取向与氢致裂纹扩展关系.结果表明:中Mo中Ti(38#)钢HIC敏感性极强,高Mo低Ti(36#)钢抗HIC性能不合格,无Mo高Ti(42#)抗HIC性能合格;高强度管线钢36#,38#,42#中的HIC裂纹是沿着大角度的边界扩展,小角度晶界有一定的止裂作用;与多边形铁素体相比针状铁素体晶粒之间并没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呈混乱分布状态,这样就使得氢致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彼此咬合并相互交错的细小针状铁素体晶粒阻碍,阻止了氢致裂纹的继续扩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铸造Co-Cr合金在烤瓷过程中发生的固态相变对其金瓷匹配性的影响.方法:失蜡法铸造尺寸为25mm×3mm×0.5mm的Co-Cr、Ni-Cr合金金属片各9件,其中6件用于测定金瓷结合强度,3件去瓷后进行XRD分析.强度测试采用三点弯曲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测试结果.铸造合金的棒状试样各1件,用于测定铸造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记录冷却曲线.结果:铸造Co-Cr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为40.9MPa,铸
二重为中水建苏丹项目部提供的弧门铰座铸钢件,质量要求苛刻,交货周期极短.二重通过对弧门铰座铸钢件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和制造过程的严格管控,使所提供产品完全达到图纸及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
中国二重作为我国大型铸件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近10 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公司在核电、水电、风电、火电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部分大型铸件制造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就中国二重在拓展高端铸件市场,发展绿色铸造、近净铸造过程中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并总结公司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下开展的一些重点工作.
本文介绍公司利用V法铸造工艺生产典型产品、现场工艺过程控制要点以及工艺工装设计.指出近年来,V法铸造在简单的铸铁件上的应用相对成熟,生产中遇到的麻烦较少。但是,复杂的铸铁、尤其在铸钢方面,却表现的不太理想。只要精心操作,强化现场管理,提高V法装备水平,V法铸造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的过程与冲天炉熔炼的区别在于增碳工艺和合金加入方式的不同.分析了增碳剂化学成分和粒度、金属炉料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通过合理控制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过程中增碳剂加入方式、熔化过程时长、铁水过热温度、强烈石墨化元素及增碳剂加入量,使增碳剂被充分吸收,并减少其烧损,在保证铁水质量的同时,提高设备的熔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针对现有面扫描三维测量技术依靠标志点进行多视点云拼接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标记点拼接的蓝光面扫描三维测量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被测物体表面的几何特征查找具有旋转不变性的几何特征点,再结合随机抽样一致(RANSAC)算法实现几何特征点的匹配,最终利用几何特征点代替标记点实现多视点云拼接.同时,为了提高扫描精度,该系统还采用了蓝光投影技术来消除物体表面不同反射率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渐增高,希望自己的住宅不但要舒适而且要更安全、智能化.本文介绍一种以STC12LE5A16S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智能型无线报警系统,它集防盗贼入侵、防火灾功能于一体,可实现自动检测、警情的无线传输和报警时间存储等功能.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抗干扰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板形精度是衡量热轧带钢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和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板形基本概念介绍的基础上,研究了带钢断面形状与平直度的关系,提出了热轧带钢板形的控制策略,指出板形是带钢的重要质量指标,本厂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逐步修改和优化程序,使产品在板形控制的精度上得到提高,减少了废钢和协议钢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为以产品质量占领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反过来也可
利用Gleeble-3800模拟研究了不同Nb含量实验钢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热循环过程,并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冲击载荷试验等对不同实验钢焊接粗晶区(CGHAZ)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冲击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量增加,显微组织逐渐从板条贝氏体到粒状贝氏体过渡,M/A尺寸增大,比例增加;相同热输入下,高Nb钢中奥氏体细化明显,MA分布更加弥
本文采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对Nb-Ti复合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80℃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均能得到铁素体、贝氏体和微量残余奥氏体组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铁素体相对含量降低,贝氏体相对含量升高,残余奥氏体呈现先增后减小的趋势;Nb-Ti复合微合金化TRIP钢获得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低于10%,可能与碳(氮)化物的析出消耗碳原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