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冬春季室内外PM2.5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探

来源 :第一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PM2.5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作用,为了研究北京市冬春季室内外PM2.5中多环芳烃在雾霾过程中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室内外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方法:采集了北京市2015年冬季(11-12月)以及2016年春季(2016年3月)的室内外PM2.5样品,分析了室内外PM2.5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季节分布特征、来源,以及整个雾霾过程中多环芳烃单体的浓度变化,并针对室内PM2.5中多环芳烃进行暴露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北京市雾霾期间室内外PM2.5中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相较非霾天气显著升高,室外浓度高于室内,但雾霾期间PM2.5中室内多环芳烃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最高浓度可达588.35ng/m3.PM2.5中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冬季高于春季,室内受室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多环芳烃单体的特征比值表明北京市冬春季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煤/生物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通过计算PM2.5中的多环芳烃的毒性当量因子以及通过呼吸暴露途径对人体造成的终身超额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北京市冬季室内环境中成人和儿童多环芳烃的超额致癌风险水平分别为1.12×10-4和7.71×105,都远超过最大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淄博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和介水疾病调查资料,分析相关关系,评估饮用水安全风险.方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开展饮用水基本状况调查及水质采样监测,基于GIS对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进行系统管理;综合地方性氟中毒和介水传染病报告信息,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与介水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2008年-2015年淄博市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为55.29%,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地方性氟中毒总体处
目的:探讨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所涉及的基因/蛋白引起甲状腺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分析引起甲状腺肿的基因/蛋白,及其中与基因/蛋白有关的化学物质.通过文献分析这些基因/蛋白和化学物质引起甲状腺肿的可能机制.结果:利用STRING数据库重点分析与人类相关的17种基因/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生物通路等作用机制和相关化学物质来探讨引起甲状腺肿疾病的可能.结论:通过分析引起甲状腺肿疾
目的:了解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后的微生物污染现状,为地铁运营提供卫生管理依据和建议.方法:于2017年6月,随机抽取郑州市地铁一号线10个站点,采用标准和规范的检验检测方法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抽查的郑州地铁一号线站点细菌总教合格率均达到100%;站厅、站台真菌总教合格率均为100%;β-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军团菌均未检出.站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高于站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7,
目的:探讨自动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镉的方法.方法:选用王水-氢氟酸作为消解体系,采用自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消解,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消解液中的镉,并对石墨炉的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积分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选定试验条件下,镉在(0.5~4.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0,最低检出限为0.03μg/L,加标回收率为94.9%~103.9%,相对标准偏差(RS
目的:分析淄博市2012年-2014年度肺癌死亡的区域空间分布.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12年-2014年淄博市88个乡镇的肺癌死亡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分析.结果:Moran LISA分析表明,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2年-2014年肺癌死亡率均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低聚集(P<0.05),High-High分布区域主要为临淄区皇城镇、齐陵
目的:揭示我国大陆地区近三年(2013-2015年)PM2.5污染状况的时空演化特征,精细化定量评估2013-2015年PM2.5暴露造成的过早死亡及其时空变化,评估国家环境管理策略的实施成效.方法:运用遥感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开展高分辨率PM2.5浓度模型构建与模拟制图,集成综合暴露反应(IER)模型估算我国大陆地区归因于PM2.5暴露的过早死亡人数.结果:2013、2014和2015年
Objectives We report here that a new method called quantification method of total demethylation potential (QMDP) has been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demethyl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s in Hep G2 cell
环境毒理学研究由于暴露于环境污染物而导致生物体的潜在有害效应、毒性机制并评估人体健康损害和风险.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组学(Omics)技术(例如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有望成为解决环境毒理学领域中诸多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用转录组或蛋白质组解析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有助于揭示新型环境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毒作用过程、致毒机制并建立和获得更为完整
目的:了解不同烹饪方式的餐厅以及交通干线周围的商场室内PM10和PM2.5浓度污染现状,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颗粒物的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公共场所与交通干线的临近程度或餐饮烹饪方式,分别抽取了商场和餐饮场所各2家作为调查点.采用LD-3C型激光粉尘仪和Sidepak 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对商场和餐厅室内PM10和PM2.5浓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场所内正在吸烟的人数、
目的:了解北京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中邻苯二甲酸酯(又称增塑剂)的分布特征及健康影响.方法: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分别在北京市室内外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水平、季节分布特征、来源,以及整个雾霾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变化,并通过计算PM2.5中的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通过呼吸和皮肤暴露途径对人体造成的终身超额致癌风险水平对室内PM2.5中邻苯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