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制备呋喃类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来源 :第二届云南省生物质能源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木质纤维素制备呋喃类化学品的转化路线,对木质纤维素水解制备葡萄糖,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HMF),5-羟甲基糠醛制备呋喃类化学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今后可通过催化剂的调控来实现纤维素一步催化热解重整制得呋喃类化学品.
其他文献
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处理ZSM-5,将其应用在小桐子油催化裂化反应中以考察其催化性能,采用XRD、BET及SEM三种表征手段,对不同浓度NaOH碱液处理后的ZSM-5(硅铝比25∶1)进行调控其结晶度与孔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能够扩大ZSM-5中的孔隙,提高介孔的数量以及比表面积.在装填1.0mol/L NaOH处理过后的分子筛,反应温度为550℃,质量空速12.21h-1,取得最佳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酶解工艺.在中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研究了酶解温度、酶的添加量、固液比、超声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解温度60℃,蛋白酶添加量为2.5%(m/m),料液比1∶5,超声酶解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核桃油的提取率可达到50%左右.
本研究通过氨水沉淀、Na2CO3浸渍、焙烧等处理步骤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Na2O/Al2O3-MgO催化剂.借助XRD、BET、SEM分析发现,催化剂前体具有类水滑石结构,该前体经焙烧处理后,所得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05m2/g,其成分除Al2O3、MgO外,还存在Na-Al及Na-Al-Mg氧化物.将Na2O/Al2O3-MgO催化剂应用于蒜头果油甲酯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并在综合考虑
优选一步法合成的紫茎泽兰厌氧发酵残留物固体酸为催化剂,考察其催化酸化小桐子油的酯化反应效果.着重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厌氧发酵残留物炭基固体酸可显著提高酯化反应效率,在醇油摩尔比为8∶1、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80℃和反应时间2h的反应条件下,转化率可达76.32%.试验提供了紫茎泽兰综合利用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试验以小桐子油为原料,在实验室的小型模拟固定床装置中,探究了不同催化剂、温度、质量空速对小桐子油催化裂解效果的影响.开展植物油脂催化裂化的研究,以降低能耗,并获得较好品质的燃料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桐子油为代表,进行油脂的催化裂化实验条件的探究,以期为该类反应提供参考.
以麻疯树油为原料、Pt/SAPO-11为催化剂,一步加氢催化制生物航空煤油;在高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温度、压力、氢油比和空速等条件对Pt/SAPO-11催化麻疯树油一步加氢制生物航空煤油过程中脱氧率、C8~C16烃的选择性以及C8~C16烃异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90℃、压力5MPa、氢油比1000、空速1.2h-1的最佳实验条件,脱氧率为98.13%,C8~C16烃的选择性为45.
以小桐子油为原料,在负载Pt的催化剂上一步加氢制备生物航空煤油.探究了反应温度,氢压,油剂比,反应时间和搅拌转速对C8~C16烃的比率和C8~C16烃异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90℃,氢压为2.5MPa,油剂比为10∶1,反应时间为3h,反应转速为200rpm,在该条件下产物C8~16烃的比率为69.2%,C8~C16烃的异构率为19.01%,对精馏后的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质检
In the present work, flexible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PCNFs) of 215 nm diameter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using resole-type liquefied phenolic resin (RLPR) as precursor.The addition o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材料,而木质素基碳纤维更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纤维材料.结合木质素基碳纤维的特性,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其近几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概述,同时综述了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ZSM-5沸石因为优良的催化性能,是催化剂中重要的一类.水热合成法制取ZSM-5沸石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也是最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本文就ZSM-5沸石在水热合成过程中的晶化机理和不同晶貌合成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部分论述.目前,ZSM-5沸石在合成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论述,本文仅就现有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