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Co 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其他文献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必然途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重大意义,创造性地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产权理论对企业融资活动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事前无效率,事后有效率”的范式,但这种范式由于忽视了事后的不适应性而受到很多批评。本文通过引入控制权收益变量,而将DM(1995)的工作拓展到“事后无效率”的情形。我们解释了金融合同事后无效率的机理,指出这种事后无效率是由于控制权人拥有大量的私人收益而产生的,信贷的分散化不足以消除此类无效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附着在控制权上的私人收益,才能有效地消除软
本文基于1998-2007季度数据的VECM协整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这个协整系统中,住房资产是唯一纠正系统短期偏离以恢复长期均衡的变量;永久-短暂效应(P-T)方差分解表明消费、收入和金融资产变量的波动几乎全部由永久冲击组成,然而住房资产则是短暂冲击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为,住房资产财富的短期波动不会对我国居民消费造成显著影响,而金融资
本文重新定位了土地监察权的范围,论述了土地监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改革措施,包括完善行政法制监替制度,制约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制度,建立土地交易市场等。
土地行政执法监察工作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罚款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经常运用的处罚手段,是目前土地行政处罚实际工作中实施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处罚方式。但是,行政罚款也是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最容易发生问题和出乱子的一个方面。所以,被处罚相对人在接受罚款处罚时就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映,也经常引起人们的很多异议。鉴于此,本文就土地执法监察中关于行政罚款问题进行一些粗浅探讨,对实际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采取特别严厉保护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规定,针对目前在土地执法中出现的种种违法违规现象,我们分析了基层国土所土地执法现状:一是利益驱动、因公违法不是违法的错误观念,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是违法用地产生的原因;二是土地执法手段单一,导致违法用地不能及时制止;三是土地执法水平因执法者素质较差而受影响;四是由于职责不清,政府行政干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国土系统内部联动机制不健
本文论述了目前苏南农村违法用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其产生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利益的驱动、观念模糊、概念不清以及国土队伍管理体制的制约,探讨了全方位防控违法用地发生的措施,如继续开展多形式的土地政策法规宣传。
本文通过对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分析论证,阐述了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概念特征,探讨了土地使用权抵押后土地收回中的土地抵押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在国有土地收回中的效力等,以期为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土地效用,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土地执法的焦点—土地执法部门强制拆除行为的合法性,并就防止违法用地滋生蔓延这一现象提出了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中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倡导科学用地新观念、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等。
近年来,由于受树形象、求进度,招商引资出效果等政绩意识的驱使,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擅自占用农地。搞“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向社会出租;以“合作经营”方式或名义擅自占用农地搞非农建设;利用“旧村改造”多盖住宅向社会出售或出租;“以租代征”等现象尤为突出,并且有蔓延上升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涉地违法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了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土地违法的成因以及目前在查处基层违法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