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随年代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首先在中国知网、EBSCO、Science Direct、Pub Med等数据库中,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等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4月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手动查阅,共检索到1076篇文献。删除重复文献、被试年龄低于60岁等不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后,最终纳入68篇文献。对其中以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为测量工具的文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以考察主观幸福感随时间的变化;对可纳入文献数大于5的结局指标(如性别、婚姻状况等),进行元分析,合并效应值以考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可纳入文献数低于5的指标(如自尊、应对方式等),因不适合元分析,故只进行描述性评价。结果:1)1987~2012年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随年代显著下降(r=-0.29,p=0.025)。2)人口学因素中,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形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女性显著低于男性(Z=2.25,p=0.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显著低于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Z=2.59,p=0.01)、经济收入低组显著低于经济收入高组(Z=4.79,p<0.01)、无配偶组显著低于有配偶组(Z=4.09,p<0.01)、独居组显著低于与配偶居住组和非空巢组(Z=2.46,p=0.01;Z=2.35,p=0.02);但是与配偶居住组与非空巢组无显著差异(Z=0.67,p=0.5),年龄、城乡及有无宗教信仰间无显著差异(Z=0.65~0.28,p=0.52~0.90;Z=0.44,p=0.66;Z=1.26,p=0.21)。3)社会心理学因素中,不锻炼组显著低于锻炼组(Z=10.10,p<0.01);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强相关(r=0.55,p<0.01),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中等相关(r=0.31,p<0.01),生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与主观幸福感为弱相关,但也显著(r=0.23,p<0.01;r=0.14,p<0.01)。4)描述性评价发现,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生活事件可能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而人格中的外倾性、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则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结论:中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随年代有下降趋势,人口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