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82-2001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SST场、逐日表面热通量场及近地层10米高度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南海季风爆发前,SST剧烈升高。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SST继续上升,而南部SST持续下降。②南海季风爆发前,海面净得热,这是季风爆发前南海SST上升的主要原因。爆发后,海面净得热减少,此时的海表净热通量收支和SST无显著相关。③季风爆发期和爆发后几周南海SST变化的不均匀性与西南气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南海的降温区呈西南走向,与低层西南气流的方向一致。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农民工,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尊称为“小巨人”!rn他,是一位拉杆架线的铁路工人,高中文化,竟然写出填补电气化铁路施工培训空白的教科书!rn这位憨厚的农民工,在30年
期刊
本文使用美国NCEP/NCARl958-2000年再分析格点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和水汽输送的气候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
本文利用中国740站多年降水资料按5种分辨率分气候区计算了降水年际变率和空间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各气候区降水年际变率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都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
用Livezey提出的一张相关系数图和我们提出的一组相关系数图显著性检验方法,检验了我国江淮区域夏季降水R与全球SST的同期和时滞相关系数图。结果表明:江淮区夏季R与全球SST存
应用1948年1月至2003年5月的NCEPB平均资料以及1958年9月至2002年8月的ECMWF月平均资料,由地面气压积分到300hpa计算了中国区域的整层可降水量,并对其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进行了
会议
通过对太平洋上海平面副高指数的重新定义,研究了年际时间尺度上海平面副高的变化特征。在年际变化中,副高较强的年份,其位置一般偏西偏北,副高较弱的年份则相反。副高同ENSO之间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ERA40中的逐日径向风场资料,首先研究北半球风暴轴四个季节的气候态特征。发现在850hPa、500hPa和300hPa层面上,北太平洋风暴轴所表现出来的季节分布和
利用1960~1999年共40年各台站的0厘米地温与Hadisst海温资料定义了三种海陆热力差指数,并分别用来对水汽通量、副高、中国降水强弱指数年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发现,海陆热力差通
通过计算次网格地形坡度、坡向等参数,提出了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的参数化方案,改进了数值模式中复杂地形区域地面气压倾向的计算,并利用P-σ区域气候模式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次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ERA40中的逐月风场和温度场资料。对冬季东亚剐热带西风急流(EAJS)的基本结构和异常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当中最为强盛的冬季EAJS主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