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用手法治疗对患有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归纳总结普通手法、点穴手法以及以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区别差异并建立对比体系并分析探讨。结果:不同方法在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手法治疗尤为突出有效,但各种手法的临床诊疗效果整体差异化较小,临床意义趋于相同。结论:手法治疗对于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问题的临床探索在不断进行,目前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去神经化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56~73岁,平均64.7岁.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行关节镜检清理术治疗,B行关节镜检清理及去神经化治疗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情况.结果:对80例患者,A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采用有限切开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5例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岁-62岁,平均38岁,高坠伤7例、车祸伤6例、挤压伤2例.入院后均予完善骨盆正位、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及骨盆CT三维重建扫描检查,骨盆骨折Tile分型B3型4例,
会议
目的:探讨关节镜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原发性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年龄61.2岁,左侧28例,右侧37例,关节疼痛6月~15年.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A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治疗B组(胫骨高位截骨术),A组34例,男13例,女21例;治疗
目的 总结多孔钽杯联合钽金属垫块翻修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多孔钽杯联合钽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8例(8髋)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关节置换术后1月~12年,平均5.94年行翻修术.其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翻修4例,髋臼术中打磨过度翻修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例(1 8膝).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2~78岁,平均7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
目的:通过早锻炼、早熏洗改善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僵硬,促进功能康复,甚至避免膝关节松解手术。方法:通过2010年3月-2016年5月收集67例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出现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海藻、昆布熏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67例患者中61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膝关节镜松解手术治疗,2例因皮肤过敏终止治疗。结论:通过海藻昆布早熏洗,配合早期锻炼可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功能康复
目的:探索多模式镇痛方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情况。方法:本研究针对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符合纳排标准、拟行单侧TKA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①术前超前镇痛(塞来昔布)及心理疏导、②术中关节周围组
会议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肌瓣转位治疗膝关节感染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蒂比目鱼肌肌瓣等转位填塞死腔,肌瓣表面植皮,达到引流和修复创面双重目的.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感染未再复发.结论:带血管蒂肌瓣血运丰富,能很好的重建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控制感染及引流关节积液的双重效果,对膝关节感染有很好治疗效果.
目的:回顾分析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 1 0年至20 1 4年本院收治的1 6例长骨骨折患儿,均采用弹性髓内针交叉固定治疗.病人年龄4岁-9岁,1 0例男性,6例女性.其中股骨干8例,胫骨5例,肱骨3例.选择直径合适的弹性髓内针,实弹适当预弯,闭合或是小切口辅助复位置入.术后均采用石膏或支具辅助外固定,定期复查X光平片.结果:患儿平均手术时间66.2±15.3m
会议
目的:探讨低温支具在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将手外科周围神经术后的80例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40例在进行功能恢复的同时应用低温矫形支具,对照组只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患肢(指)的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温矫形支具有效的预防、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手功能障碍对恢复患肢(指)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