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玉树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隆宝湖发现连续的出露完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隆宝湖地表破裂带位于微观震中附近,并指明玉树7.1级地震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同震地表破裂带形迹非常清晰丰富,值得进行深入据调查研究。
【机 构】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玉树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隆宝湖发现连续的出露完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隆宝湖地表破裂带位于微观震中附近,并指明玉树7.1级地震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同震地表破裂带形迹非常清晰丰富,值得进行深入据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Grapes 系统地面气压利用率低、同化精度不足的问题,研究改进地面气压的插值方案,统计背景相关矩阵,改进Grapes 地面气压同化算子,并进行同化与预报对比试验。同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新方案提高了观测资料的同化率,同化所得地面气压相对于观测的均方根误差减小,同化场质量提高。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以新方案同化分析场为初始场进行预报,可提高海平面气压的预报准确率,改善模式降水预报(尤其中雨、
综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电离层异常分析方法,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详细分析了震前30天震中上空电离层参量TEC的频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驱动源所致电离层异常变化的频域特征差异是进一步诊断地震电离层异常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震例分析,进而建立典型地区不同驱动源TEC扰动频域特征库,形成多因素影响下电离层异常驱动源辨识方法,可为典型地区地震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综述了对祁连山重点监视区热红外背景场及变化特征初步分析,指明在亮温背景场计算之前,首先要对亮温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云和噪声的去除等相关预处理,保证计算出的亮温背景场可以真实的反映无震情况下亮温的正常动态变化。在多年同期月亮温背景场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异常的识别与提取,利用于历年同期亮温偏移指数K值算法进行异常的提取与分析。
本文主要是针对长波辐射数据能够反映孕震过程地气系统变化特征这一优势,利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涡度背景场法和标准差阐值法分别对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开展了典型震例的研究对两种算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两种方法对国内外131个震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国内震例36个,国外震例95个,总结了长波辐射地震异常的时空强特征。通过利用涡度背景场法及标准差闽值法开展震例研究,对长波辐射地震异常的
综述了物探技术在川东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就山地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由美国GWR公司研制的超导重力仪目前国际上最高精度的重力场观测设备,该仪器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装成功,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获得用户一致好评。在实验室状态下,超导重力仪精度可高达10-11m/s2量级(常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地表连续观测的潮汐重力仪器精度在10-8m/s2量级)。该仪器除了能可有效记录天体运动(包括日月等)导致的地球固体潮信号(重力潮汐)外,它
本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数值模拟了二维开口方腔内垂直填充部分多孔介质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着重研究了有多孔介质与自由流体空间同时存在情况下,界面的热质传递问题,以及冷壁面自然对流传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努谢尔特数(Nu)与瑞利数(Ra)、达西数(Da)、孔隙率ε以及自由空间和多孔介质横向宽度比n的关系。
目的:对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反应性硅的形态进行分析。方法:本项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SN1和SN2两个站点的柱状沉积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柱状样于2005年采用重力采样器获得。沉积物样品的矿物组成采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微体生物化石和一些典型的自生矿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进行显微观察。结果:XRD分析显示,SN1和SN2沉积柱的矿物组成较为类似。高镁方解石和菱镁矿在XRD衍
用于模拟同震阶段断层高速率、大位移摩擦滑动的岩石高速(米/秒量级)摩擦实验在揭示断层同震摩擦滑动力学性质、断层带物质同震阶段物理化学变化、同震地表破裂及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均具有诸多重要发现,并对汶川地震断裂带平溪露头断层泥的高速摩擦滑动性质进行了研究。
本文利用紫坪铺水库七个专用地震台站和六个加密地震台站的数字地震资料,分别使用了平均地壳P波速度分层模型和青藏高原地壳P波速度分层模型,使用双差法完成了震前930次地震、汶川8级主震和5789次余震重新定位,为研究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