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与民众需要的现实反思——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寻求正义的追问

来源 :全国法院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伊始,围绕程序正义的改革业已成为司法实践的主导音符,几乎渗透到司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举证规则到诉讼模式转换,从证据规则到诉讼程序改革,实体正义的呼声似乎已被程序正义的浪潮席卷,但现实又让人困惑。程序正义的逐步实现,意味着社会民众在接受司法的保护程度上的最大化,并且现实中诉讼当事人也应切实感受到了“看得见的正义”,可法院的司法权威却并没有实现质的跨越。与追求程序正义的高歌猛进相比,社会民众的欢迎程度却并不是想象中的正比关系。目前困扰法院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依据公正的程序得出的裁判结果却往往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本文探讨的内容如下:一、程序正义主导是否已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二、当前司法为什么要苛求程序正义?三、转型期司法如何寻求实体正义?
其他文献
同志们 :国家质检总局在这里召开全国卫生检疫监管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
本研究以《参天台五台山记》为例,对《全宋诗》补遗进行了探讨。文章从该书中共检得《全宋诗》未收佚诗36首,作者23人。虽然作者大多名不见经传,作品也乏善可陈,但《参
会议
本研究对《玉华李氏宗谱》中所见之李祥《潜斋诗集》进行了整理刊布。原刻中的异体字、俗体字统一改成通行的简化字,明显错误处进行了必要校勘。
本文从如下几个角度简要地探讨了司法社会功能:法律秩序建立在正当性规则之上;理论溯源与现实回应;司法社会功能在实践中的进路。
本文对唐宋词专家杨海明进行了介绍。杨海明是富有个性的词学家之一。他专注于唐宋词研究,以“评说(论)”作为自己的话语方式;他立足于现实而“嫁接古今”,其评说是“艺术化”的
法治社会,是在民主和自由原则的基础上以法治理国家所形成的法律秩序状态。法治作为一种现实的法律秩序状态,也就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存在形式,这样的秩序状态是人类所向往和追寻的
从我们最熟悉的MP3播放器到MP4、MP5的不断升级,再到新近推出的MP6,MP*系列产品让我们眼花缭乱,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种联系?新产品又有怎样的改进?MP3原是一种音频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视野下,我国法院系统应当在已经的多年改革所取得的有益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各种不和谐状况,在价值定位、审判机制和纠纷解决方式方面,进一步廓清
会议
本文从审判实务人手,深刻分析敏感案件的法律内涵和成因,思考当前司法审查面临的困境,反思立案审查制度存在的缺陷,总结审判经验,提出自己对完善我国立案审查制度,妥善解决敏感案件
文章探讨了司法功能的在认识,笔者认为,司法功能有主次之分,主要功能当然是解决纠纷,但不是一切纠纷,应是有法律问题的纠纷,次要功能是发现并宣示法律,而不是通过诉讼产生规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