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18年11月中山中心城区手机信令数据,筛选识别休息日商业综合体客流量数据和消费者OD数据.运用SPSS聚类分析、GIS空间可视化工具分析商业综合体活力时变模式和服务半径,提出反映商业综合体空间竞争关系的模型,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工具探讨综合体的空间竞争关系.研究表明:中山中心城区不同商业综合体活力差异显著,但规模并不构成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些中小型商业综合体活力已接近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8年11月中山中心城区手机信令数据,筛选识别休息日商业综合体客流量数据和消费者OD数据.运用SPSS聚类分析、GIS空间可视化工具分析商业综合体活力时变模式和服务半径,提出反映商业综合体空间竞争关系的模型,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工具探讨综合体的空间竞争关系.研究表明:中山中心城区不同商业综合体活力差异显著,但规模并不构成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些中小型商业综合体活力已接近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活力时变特征差异较明显,主要分为稳定型、较稳定型、正午和傍晚高峰型三种模式.综合体服务人群集中于在6km半径范围内,服务人数与距离呈现出较明显的负指数关系.由综合体基站客流占比分析,远距离和较近距离的消费者的消费地选择较为单一,中等距离消费者则倾向于多目的地消费.大型商业综合体潜在客流可能来自更多的商业综合体,同时和多个商业综合体产生竞争关系,而活力较低的综合体更可能受到单一综合体的强竞争作用.相互强竞争关系更可能存在于活力值相对较高的综合体之间,彼此构成对方较大的潜在客流,而活力值低、空间距离较近的综合体之间却未能形成明显的相互强竞争关系.期望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吸引力以及竞争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对综合体的空间布局规划作出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由生态性、观赏性需求向关注人性化转变,公园内容亟需更新.植物是城市公园的基础构成要素,植物景观是实现人性化需求的关键途径,为研究使用者对公园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故选择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以泰安市东湖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D调查法,让专业学生对公园内均匀分布的20张植物景观图片进行打分,运用SPSS21.0分析满意度、舒适度与植被因子的相关性,得出三个
当前,地块法定图则调整程序中关于经营性用地的容积率调整情况比较常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城市建设量的失控风险.这对于城市建设量的总体控制及合理布局均提出了挑战,也不利于美好人居环境的形成.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立经营性用地建设量增减平衡的应对机制,通过对地块图则调整程序中不同用地建设量的合理平衡,达到对城市建设总量的控制目的,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论文主要从必要性研究、具体操作方案、可行性论
作为实现城市特定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重点功能区,其发展离不开适配的交通系统.现阶段,北京部分城市重点功能区交通系统暴露出规划实施时序不匹配,公共交通占比仍需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重点功能区的发展.在面对"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新总规实施等新背景下,重点功能区与交通系统的发展也面临了新要求,思考重点功能区交通适配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从交通适配性特征入手,分析现状存在主要
文章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借助GIS技术与SQL数据库,对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从现状和利用两个层面对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测度整体上职住空间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然后引入自足性指数,在分区尺度下对职住分离进行定量测度,最后分别从经济发展、交通发展、规划引导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运用ArcGIS软件将深圳市十个典型片区的建成环境"5D"要素进行量化处理,再通过百度地图交通拥堵分析,运用ADMS模拟深圳市典型片区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状况,获取相应的污染物浓度数值,从而建立建成环境"5D"要素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模型,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发现,人口密度越大的片区,NOX和VOC两种污染物的浓度越大;交叉口密度越大的片区,NOX和PM2.5的浓度越
TOD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强调紧凑、混合用地布局和公共空间.本文基于TOD模式的设计理念,利用POI设施数据对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类型进行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的形成机制,为轨道交通站点用地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借鉴斯图加特、香港等城市环境气候图的构建方法和经验,基于北京城市气候条件,研究构建符合北京城市发展特点的城市环境气候图要素库.基于现状用地、建筑矢量数据和多年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多维演算,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输出和叠加分析,形成北京城市气候环境分析图,并在此基础上突破GIS静态叠加分析的局限性,引入气象加密观测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综合提出北京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依托北京城市环境气候图
人工智能是时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它正在改变着城市组织结构,改变着规划师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行业格局,并影响着规划决策.如何在城市规划背景下认识人工智能,运用好人工智能,将规划经验和人工智能学习充分结合,是本文的关注点.以往的文章多集中在人工智辅助城市规划的单向度思考,并未深入考虑二者的互动补充.本文客观分析了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瓶颈,以及人工智能的优点及局限性.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人工智
小学的均衡性及步行可达性一直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也提出了小学应处于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内,并一如既往地提出设施规模与居住区人口规模的对应.然而,当前的小学设施可达性研究多基于车行道中心线网分析,少关注到步行交通层面的可达性;均衡性分析多采用缓冲区分析或泰森多边形,与实际上下学路径、距离相差较大,且过于宏观笼统,不利于精细化设计和管理.本文通过建立步行交通
哈尔滨都市圈为最早编制都市圈总体规划的大城市区域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接近规划期末.本文运用经典引力模型依据城市经济联系单向性理论进行模型修正,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度;并通过各城市间不同交通方式的客运班次数据,测度不同交通方式下的联系度,构建不同交通方式联系度的加权算法,进行哈尔滨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交通联系度分析.最后,以经济、交通联系度特征情况,综合得出哈尔滨都市圈现状中心极化的发展状态,处于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