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电工钢在不同频率下的磁性能研究

来源 :2017第十四届中国电工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测试不同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在不同频率下的磁特性参数,比较了不同牌号无取向电工钢P1.0铁损数据.结果表明,频率越低,不同材料牌号P1.0的铁损越一致;当电机设计的长期工作频率在低频阶段时,特别是10Hz以内时,电机铁芯材料选择较低牌号比选择高牌号的性价比更高.
其他文献
成分(含纯净度)、晶粒尺寸和织构是影响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织构的控制水平要低于其他两个因素,但织构的影响程度应该是最大的,且现有的织构表征准确度尚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若干商用无取向硅钢成品板(含有相变的中低牌号和无相变的高牌号)中织构的检测,分析现有企业控制织构的现状和可能优化的途径,特别是通过现有经验公式定量确定织构优化途径和磁性能提高幅度的关系.
利用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线观察了经过常化与未常化的冷轧板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过程,研究了常化和退火温度对2.4%Si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化热处理和提高退火温度,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有利于铁损的降低,但退火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更大.提高退火温度,对未常化冷轧板来说,(X{100}+X{110})/X{111}比值显著增大,有利于磁性能的改善,对常化冷轧板则不利;常
模拟大生产流程,在固溶强化基础上,通过细化成品板晶粒,试制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分析了Ni和晶粒直径对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性能的影响.对于Fe-3%Si-0.8%Al基体,同含量的Ni与Mn相比,Ni固溶强化能力更强.且添加适量Ni可以提升磁感.
基于"形变诱导无序"工艺原理,研究确定了6.5%Si钢合适的温轧温度和温轧变形量,使其获得一定室温韧性,通过制定合理的热/温/冷轧制工艺,实现了6.5%Si锕室温冷轧,制备出宽度≥180mm,厚度0.1mm6.5%Si钢成品薄带.
高速冲床用50BW600产品硬度和强度指标与普通产品相比,硬度指标要达到125Hv以上,抗拉强度要达到415MPa以上,同时要求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铁损值要求小于4.2W/kg.热轧工艺对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和冷轧工艺基础上,通过不同热轧工艺方案的试验,得到最佳的热轧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和电磁均达到最佳.
无取向硅钢随着含硅量的提高,常温下塑性变差,冷轧过程中变形抗力明显提高,如果存在原料质量或生产工艺问题,极易发生断带事故,造成轧机设备损坏,影响生产,降低硅钢冷轧过程的成材率和生产效率.通过生产实践对中牌号无取向硅钢50BW600的冷轧工艺参数优化,在单机架可逆轧机生产中提高了冷轧生产的稳定性.通过合理分配冷轧各道次压下量和轧制速度,保证了轧制过程的稳定,大幅度降低了冷轧断带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两种不同Al+Si含量的无取向硅钢进行了工艺过程中的析出相对比分析.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和辉光光谱分析法得出无取向硅钢在工艺过程中析出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Al+Si无取向硅钢中典型析出相为氮化物、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氮氧硫化物,铸坯中析出相的平均尺寸大于3μm.从铸坯到热轧,钢中析出相尺寸分布在1~3μm,经常化后,钢中析出相尺寸分布较为均匀且有长大趋势,最终成品中<1μ析出相较为
本文从氧化镁涂层机组设备、工艺、氧化镁质量等多方面分析我厂氧化镁涂层机组滑卷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解决办法,提升钢卷卷取质量,为下道工序输送卷取整齐的产品.
本文先介绍了电工钢铁损测量的现状,即采用电流测量法(M.C)的传统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性能电工钢的发展.随后介绍了更加准确的磁场线圈法(H-Coil),分析了其与M.C法的优劣性,说明了推广该方法的难点所在,介绍了H-Coil法的测量体系.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得出了建立完善的H-Coil法测量体系将助推中国高性能电工钢快速发展的结论.
从空白、校准、仪器等方面综述红外在硅钢中检测方法.硅钢中碳硫是有害元素,碳对硅钢的组织性能有重大不良影响,会影响硅钢的铁损,磁性等性能,硫对硅钢的危害不仅使钢产生热脆,而且对磁性也是有害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成为检测超低钢的技术瓶颈,解决此问题有以下几方面要待解决和重视:(1)空白值问题;(2)仪器的检测精度;(3)仪器的校准;(4)样品的处理;(5)试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