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破裂单纯镜下肩峰下减压短期疗效

来源 :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肩袖不全撕裂仅行肩蜂下减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46例患者接受肩峰下减压手术,平均年龄524,以UCLA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0.8±3.21月.结果: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6.23±3.43升至术后32.6±2.3.结论:对于肩峰下撞击症合并肩袖不完全撕裂患者,单纯肩峰下减压手术亦能起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腹腔镜PCa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LRP需要气腹,易影响心肺功能,引起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肿瘤转移、扩散.笔者从2012年7月起行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与针刺法短期疗效对比.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5例患者接受肩关节镜治疗(组1),8例患者接受针刺法治疗(组2),平均年龄51.6±8.1岁和49.7±7.9岁,以UCLA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UCLA评分中,组1从9.5±1.34升至31.07±1.58,组2则从11.3±2.16升至30.86±2.91.结
总结90例负压吸引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病人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目的:探索跨后纵隔入路对后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至我院行PCL单束解剖重建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法、胫骨隧道位点距离、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评分,对常规组(前方入路)和跨后纵隔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组和跨纵膈组术后KT2000的抽屉试验阴性率分别为70.5%和90.6%,常规组中出现2例神经血管症状,跨后纵膈组的胫骨隧道位点距离偏差小于常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单排修补肩袖的短期疗效.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6例患者接受单排,平均年龄58,以UCLA及ASES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1.47±5.46月.结果:ASES评分中,术前52.65±3.56升至术后的93.81±4.39,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0.25±2.04升至术后32.37±1.5.结论:肩袖全层破裂患者,单排治疗效果优良.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的2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疗效,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2岁(46~75岁),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双排修补肩袖的短期疗效对比.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26例患者接受双排,平均年龄56岁,以UCLA及ASES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1.47±5.46月.结果:ASES评分中,从术前52.35±3.29升至术后92.39±4.89.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0.5±2.30升至术后32.19±1.64.从门诊随访满意度而言,双排满意度高.结论:双
目的:肩袖损伤会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手术治疗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缝合技术经历了单排缝合,孤立双排缝合以及桥接双排缝合技术的演进,而对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技术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关节镜下双排桥接缝合技术修复可缝合大面积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希望对大面积肩袖撕裂缝合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下双排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2013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经皮外因定治疗小儿胫骨骨折患者8例.术后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步态影响.结果:8例病患骨折均愈合,未发生感染,骨平均愈合时间3.9月,小腿皮外带钢板对行走影响较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不影响自然骨愈合,固定强度稳定可靠(相对小儿).带板期间,对小儿步态影响小.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经导管溶栓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8例.结果:单独导管溶栓血栓完全溶解3例,占37.5%,溶栓后行PTA及支架植入术3例,2例转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行小腿截肢术.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发病率比较低,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经导管溶栓治疗简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