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学习黄丽娟主任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生脉饮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常见病,疗效甚好。就本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经方的一点粗浅体会与大家交流。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10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学习黄丽娟主任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生脉饮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常见病,疗效甚好。就本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经方的一点粗浅体会与大家交流。
其他文献
冠心病心绞痛发生总因不通则痛,而产生不通的原因包括血瘀、气滞、寒凝、浊阻、热结等标实之之证,同时伴有脏腑功能虚损之本虚之证。临床周文泉教授运用生脉散、丹参饮、栝蒌薤白半夏汤三经方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伍得当,用药精准,疗效显著。
麻黄剂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前提是一定要防止“用之不当”的情况发生。本文就一则用麻黄引起急性尿潴留的实例,思考如何防止误用。分4点阐述:1.治疗须依次第,不可急于求成;2.出现“报警”,要果断停用;3.中虚、下虚者,不可“发”之;4.客观看待麻黄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本文通过对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统计资料的分析,来认识经方体系中小柴胡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与小柴胡汤适应证之间的关系、疾病与方剂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了如何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和“辨方证”为主线,以还原经方辨证体系的本来面目为宗旨,对如何理解经方理论做了概要的阐述和探讨。认为“八纲辨证”是对方证的归纳总结,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有失全面; “六经辨证”即揭示
通过分析五脏辨证中常见证型和六经辨证的关系,认为:六经辨证研究人的表里前后左右的结构与患病后疾病的功能气化状态与病变发展趋势,脏腑辨证着眼于脏腑的定位、病邪性质与人体体质特点,六经辨证对人体疾病趋势和气化状态的综合程度更高,因此,六经辨证可以涵盖脏腑辨证的人体方向,同时注意参考脏腑辨证的精细要点,用药需要参考脏腑辨证用药的思路。
心悸主要表现为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临床较为多见,仲景书中亦多有论述。其病因较多,且常有虚实夹杂者。笔者认为临证之时,应先辨六经、八纲,再辨痰浊、血瘀、水饮、气郁等症,据证选择经方,视其病机,适当予以加减或合方,随证治之,疗效显著。
荣弱卫强是伤寒论中桂枝汤发热、汗出证的病理机理,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和内经中一些关于荣弱卫强的相关描述,进一步分析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明确了伤寒论中的“荣卫”就是内经中的“营卫”,伤寒论中的“荣弱卫强”就是指内经中分别在上焦和中焦中运行,又相互伴行的卫气和营气由于致病因素导致的伴行不和谐,而以卫气偏快为主的一种病理状态。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但脉象跟证候一样,单一的比较少,多是复合脉,必须通过复杂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病机,笔者总结了十大常见症状的在经方中脉象特点,以启示临床。
本文从越鞠丸的历史渊源,组方配伍特点入手,引经据典,挖掘中医理论,探析越鞠丸对脾胃病方剂的组方影响,探寻中医脾胃病发展的学术渊源,使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开阔后世对脾胃病的治疗思路,从病机入手,使理、法、方、药相统一,探讨理气解郁法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法则,肯定了越鞠丸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方药之量效是中药应用于机体产生特定效应的量,在提高中医的诊断水平和中药质量的前提下,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中药用量局限,改进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各种因素,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加大中药用量,将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有力措施,也是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
为医者,四部经典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林亿等在《金匮要略方论序》中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华佗谓:“此书可以活人”。然《金匮要略》终系千载遗书,人罕言之,文义古奥,虽经历代注家编次诠解,承讹袭谬,错误仍复不少,虽勉加注释,终属牵强者有之。著书难,注书更难,注医书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大量的参考书是不够用的,这只是具备了注书的诸多条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