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寻豫西地区致洪暴雨的预报线索,利用自动站、卫星TBB 资料和利用NCEP 全球客观分析资料(1°×1°)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栾川2010 年7 月24 日日雨量为155.3 毫米,打破有气象资料记录(栾川1956 年8 月建站)以来日雨量极大值的致洪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过程,及其发生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环境与触发机制。通过对红外云图和TBB 资料,分析了暴雨MCS 如何从γ中尺度成长为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过程。分析表明,在河套低涡、灿都”低涡及辐热带高压三大系统的耦合作用下,从23 日到24 日在15°N~38°N,形成了一条宽约400 千米,厚度为(900—200hPa)的高温高湿暖湿输送带;随着河套低涡的加深发展,24 日07 时到14 时在河套低涡的东南部(豫西地区)深厚暖湿输送带上,由南向北产生了间隔排列的3 个MCC,中部(豫西地区)的MCC 给豫西地区带来了致洪暴雨。分析 MCS 发生发展和产生暴雨的原因表明:(1)暴雨发生前夕,暴雨区域具有高温高湿和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并存在明显的对流有效位能增加、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较小的肖沃特指数,非常有利于空气整层抬升,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低涡发展加强的动力强迫和新老云团的新陈代谢过程是触发暴雨的关键因素。低涡的加强,启动了低涡东南部老的对流云团,对流云团随着低涡的加强而发展,沿着低涡东南部偏北涡旋气流向北移动,随着低涡的减弱而减弱。上述分析结果也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在预报中应该注意以下5 个方面的问题 (1) 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报与降水相关的天气时,必须考虑事发前期异常大气环流的信息(台风的影响),关注预报区域前期水汽的积累状况,这对提高降水预报,特别是强降水预报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暴雨预报中要着重分析大尺度系统间的耦合共振作用以及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有利大尺度系统的上下耦合,东西共振,南北呼应对建立稳定深厚的高温、高湿、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具有重要意义,是MCS 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是暴雨发生的先兆性特征。抓住暴雨发生的先兆性特征,对提高暴雨的预报很有意义,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致洪暴雨主要是由镶嵌在低涡东南部,由南向北的涡旋暖湿气流中的MCC 引发,MCC 降水时间短(4-5 小时),雨量集中,强度大,2 小时超过100mm。MCC 的移动受低涡500hap 东南部偏北涡旋气流控制,暴雨MCC 沿着东南部偏北涡旋气流向北移动。 (4) 低涡云系中的老云团,在低涡发展的动力强迫下,在处于含有大量水汽和液态水的云团和云块附近,又会从新发展。这种新老云团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本身也是后续暴雨的一种触发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减弱的老云团,要高度关注,以防减弱的云团从新发展,导致预报员措手不及。在对云图的分析中一定要结合系统进行分析,云图只是表象,系统才是真正的后操纵者。 (5) 高分辨率的TBB 云图含有比较丰富的信息,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有指示意义,尤其是对中小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监测和预报有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