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医的养生理法比运动保健的范围更广,除了跑步、爬山、游泳、体操、太极拳等传统的有氧运动保健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养生保健之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文叙述了古人较为特殊的、又便于实施的养生保健之法,并指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相应。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面皮肤、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整体功能正常,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才能正常,若局部功能障碍亦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功能。值得
【机 构】
:
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 223300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的养生理法比运动保健的范围更广,除了跑步、爬山、游泳、体操、太极拳等传统的有氧运动保健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养生保健之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文叙述了古人较为特殊的、又便于实施的养生保健之法,并指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相应。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面皮肤、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整体功能正常,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才能正常,若局部功能障碍亦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养生方法均应以适度为宜,以防过度损伤身体。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什么是观”、“应如何观”以及“为谁而观”三方面研究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指出中医核心价值观,应该既是中医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也是中医应该遵循、值得发扬的重要理念。笔者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尚中、求和,防治一体等观点可作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让中医自身发挥出作用,展示其价值,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其价值。还应该从源头上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真实地展示自己。
随着身体观的研究在西方成为一门显学,对东方知识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投入到相关研究,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中国大陆亦有少数学者发现了身体观研究的价值,展开了相关探讨.目前我国就身体观的研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对中医学身体内涵的大量涉猎,中医学身体观已然成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对从生理、文化、历史等角度全面认知身体具有重要价值.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历经30年发展,中医文化人类学奠定基础,取得一定的成绩.近3年来,中医文化研究迎来历史性机遇,成为学科发展的契机,中医文化人类学将大有作为.
中医的学问是什么,从哪里来,该如何做,是中医学者们关心的话题,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认为中医之学问是学习和问难,依靠文献得以传承,中医做学问应讲求循序渐进、讲求恒心、追求理想之境界等.文末笔者展示了个人对未来中医之学问的憧憬.
由于东夷人对太阳与鸟的崇拜,羽类与太阳、阳性、火、南方、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取象比类中的一类,这种源于百姓生活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医的脏腑理论、药物理论.
《论语》内容包含甚广,不仅涉及了政治、道德、文化、教育诸方面,而且对养生有较深刻、全面的阐述,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养生理论.其中"君子三戒"的养生思想,分析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健康养生.在今天物质生活日愈丰富同时生活方式疾病、精神性疾病呈不断增长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今人借鉴.
对白居易医药及养生诗进行探讨,发现其涉及医药的内容尽管零星散在,但仍反映就医服药及知医是他应对疾病的重要途径;其数以百计恬淡豁达处世态度的养生诗歌流露的是其乐观淡泊的精神,此应是其病弱之身得以养生长寿的重要原因,其中文人热衷的坐禅内修、素食、听琴等社会文化时尚比重较大,其中也兼有养生文化内涵,这在唐代文人修养中具有普遍性.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浸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具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由于东西方文化、地域的差异,在历史上形成了对健康不同的认识,也导致了健康维护领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差异.通过探析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对进一步研究中医学的健康维护系统(即"平人"维护系统);建立适合国人健康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生活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歙县定潭"张一帖"是新安世医家族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于新安地区的医学文化背景,"张一帖"所承载的"精""诚""仁""孝""和"等以中正仁义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兼有清静无为的道家文化和慈悲为怀的佛家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善积德"、"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等文化内涵对于我国民族文化复兴、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