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利益”之探究

来源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公共利益”往往可以成为国家机关作出某种行为,特别是征收私人财产的“法定理由”。在我国,从宪法到具体法,也不乏有将“公共利益”设定为公共机关征收或征用私产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3条第3款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文探讨了“公共利益”的溯源与内涵,讨论了公共利益内容的决定方式、公益原则。
其他文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收集对犯罪嫌疑人有利或不利的证据,查明案件真相是通过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以及其他侦查机关实施一系列侦查行为来进行的,尤其是在发现犯罪嫌疑
会议
本文讨论我国社会自1983年以来,一直面临着治安状况的严峻形势,由中央主导的全国范围内由上而下的大规模“严打”活动,已经进行了三次,“严打”政策至今已贯彻了整整20
会议
由于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对公有、非公有经济的刑法保护尚欠平等,存在重“公”轻“私”和损“公”肥“私”两种偏向
会议
本文对刑法司法解释瑕疵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刑法司法解释瑕疵的判断标准、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表现、违反合理性及明确性原则之表现等进行了阐述。
会议
职务犯罪严重侵犯了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损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伤害了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和客观公正性的信赖感情,因此,它一直是包括我国在内的
会议
拐卖人口在旧中国非常猖獗,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政府对这一犯罪的严厉打击,这一现象基本绝迹。20世纪70年代初期,越来越多的贫困和边缘地区的妇女想通过婚姻来改善
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急剧流动,尤其流向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东莞作为广东省一座新兴的城市,目前也已经接纳了近700万外来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为东莞的经济快速发展立下了汗
会议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
会议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及实务界均在从不同领域对其进行探讨。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是研究此问题的本原。
会议
1997年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中,共有17种犯罪涉及“徇私舞弊”。由于这些犯罪都以徇私舞弊为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上通常把它们称为徇私舞弊型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