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尾迹型剪切流中的旋涡演化控制初步探索

来源 :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不可压N-S方程的高精度格式对尾迹型来流进行直接数值模拟,讨论来流强度和特征长度延展向呈谐波状变化的尾迹型流动中旋涡三维结构及其演化、各涡分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尾迹性剪切流中展向非均匀性对流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流动转捩过程中如何能使大尺度旋涡结构削弱,从而为流动控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数值模拟了流向椭圆喷嘴的湍流横向射流,重点研究了这种湍流射流中旋涡结构的产生、发展等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文献中所报道的横向射流基本涡
采用由伪时间子迭代格式实现的全隐式LU-SGS方法进行时间推进,并以Jameson中心加人工粘性格式进行空间离散,通过层流和Baldwin-Lomax模式求解雷诺平均的薄层Navier-Stokes方
高Re数(10)下实验所观察的平面尾流中粒子弥散的特征结构已经被采用离散涡方法所得结果再现(Tang,et al 1992;Yang,et al 2000).为了追踪中等Re数(10)下平面尾流中粒子弥散行
采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方法从分子运动论层次对过渡区开式空腔流动进行精细模拟,再现空腔内旋涡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了解复杂流场的流场特性.模拟和分析了空
通过数值模拟本文展示了2种典型攻角状态的表面流动分离图谱.15°攻角时物面流态已经发展为由初始分离线、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以及二次再附线等组成的完备流谱,初始分离线从
本文针对某静止环形叶栅的激励实验工作,相应的对扩压叶栅进行了不同气流攻角和激励频率的非定常粘性计算与流场分析.计算中,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气流攻角下,激励频率对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激波与弱旋涡的相互作用上,尚未发现激波与强旋涡相互干扰的研究报告.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激波与强旋涡干扰的流场结构,以及噪音的产生过程.全文安排如下
CARDC的冉政在《全国第九届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关于二维非定常驻点分离流动问题"的论文(以下简称冉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1027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层流Navier_Stakes方程来模拟超声速外流场与横向喷流的干扰流场,采用分块对接网格和"O"形网格技术,精确模拟喷口截面和弹翼形状并生成高质量的贴体计算网格
本文根据实验相似理论,在旋转的平底圆形、局部加热的平台上(可简称为f效应)生成了稳定的热对流(斜压)涡旋,发现该涡旋结构是近似轴对称的,中心为暖心,底层象汇、顶部象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