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经济区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划分为6个沿海经济区,即环渤海经济区(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浙江、江苏)、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海西经济区(福建)、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从海洋产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海洋产业资本竞争力、海洋产业国际化水平、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收集整理了2007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即对于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二级指标的得分,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赋权,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法获得一级指标即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对各沿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与比较分析,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鉴于东北航道通航形势乐观,战略地位重要,经济意义重大,航运潜力巨大,北极圈国家各出其谋,各施其招,试图获取更多北极主权,控制北极航道,垄断资源开发,致使东北航道周边国家竞争激烈,中国开拓遭遇诸多困境。对此,中国必须在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和全面谋划,致力于开发利用东北航道,进而与开拓印度洋,畅通太平洋遥相呼应,形成"东进西拓北上南下"的四通八达格局,以便完善中国海运布局,为中国和平崛起开拓海上通途。为
文章以中国沿海11省(市)包含的4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所在的36个城市有关数据资料为基础,从空间经济效益、空间经济增长力、空间财政回馈度、空间经济外向度等多个方面,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我国沿海城市空间效益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和纳尔逊分类法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沿海城市空间效益的影响贡献及作用模式分为高水平高效益型、空间经济外向度主导高水平型、空间财政回馈主导高水平型、
自新世纪以来,滨水区再开发成为中国沿海港城演变过程中的新现象并已成为这一全球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滨水区再开发不仅为中国沿海港城提供各种机遇,也包括前所未遇的挑战。从可持续的观点,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面分析国内港城滨水区再开发的动因并洞察这一过程中港城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大连东港区的案例,本文在回顾港口开发的历史过程后,探究了其再开发的主要因素并揭示大连城港已经或即将面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港口物流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作者利用沿海地区港口物流相关指标从2001年-2010年的数据,结合2001年到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建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剔除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的变量,然后对剩余的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建立方程,分析了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规模以上港口泊位数、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各地
海洋产业竞争力是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海洋产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构建了海洋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2010年沿海11省市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横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最强,上海、山东、天津海洋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辽宁、浙江、福建、江
金融产业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的管理指导、支持服务,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必然要求。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函数构建了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环渤海地区的金融业及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环渤海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PSR),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数评价和协调发展度等方法分析厦门海岸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社会、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借以反映其ICZM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进一步证实ICZM的实施与海岸带可持续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沿海城市带的不断涌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经济辐射地带,其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产业、港口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从1999-2011年,区域的综合发展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具有平稳性和阶段性。但区域内部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视角,阐明了民生质量的科学内涵,借鉴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构建了民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东北地区34个地级城市民生质量指数,采用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民生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动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城市民生质量呈现核心—边缘结构,
近年来我国近域港口城市间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现象尤为突出,如何选择科学的模式对近域港口城市进行空间和功能上的整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外界宏观影响和内在动力两方面探讨了近域港口城市整合的动力机制,介绍并分析了美国纽约和新泽西港口、日本东京湾港口群、以及欧洲港口整合的模式和经验,总结了近域港口城市整合的一般模式,认为一体化综合发展模式是近域港口城市整合的最高层次,功能一体化是其本质内容,并从港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