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国家官方首次首批赴川心理援助行动专家团在四川地震灾区一线,对12个市县乡镇35个安置点的各类受灾人群与救灾人群实施心理援助并评估效果和影响因素,探索在大范围重大灾难发生后应激环境下,各类受到心理污染人群进行紧急心理救助的快速有效模式。
方法:在进行过心理援助的几万名各类人群中,第三行动小组作了统计评估的对象总共有950余人(其中男性530名,女性420名),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综合心理援助,包括面对面心理援助(主动与被动)、文字材料自我调适、个体与团体危机干预等。灵活运用常规与超常规可扩展变通的心理援助技术系列。需用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观察、回访、自述、反馈等心理状况评估,有条件时则采用自编的“心理援肋人员评估量表”予以评定。
结果:比较不同心理援助措施与方法的有效率,其中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的有效率最高(95.7%),文字材料的有效率最低(21.6%)。经过特殊培训后进行心理援助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援助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主动求助、被动求助以及文字干预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效果要低于文化程度较高者。成年人比青少年总的效果要好。丧失亲人的人群需要更为长久的综合心理干预。经过危机干预培训的心理工作者与没有经过危机干预培训的心理工作者有明显差异。年龄偏大、阅历丰富、社会化功能强的专业工作者比青年专业工作者的心理援助效果更明显,处理危机更优越。
结论:重大灾害发生后,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心理援助如同医疗救助也有黄金时间。打破常规的综合心理援助模式被证明有相当高的效果。心理救援的力量不在人数而在于救助人员的包括专业化在内的社会综合能力。尤其是被救助人群切实感受到专业人员的真诚和专业人员被信任,是心理援助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心理工作者必须具备危机干预理论特别是扩展实操技带的能力。尽快建立完整的重大灾害心理援助国家机构与专门队伍机制势在必行。重大灾害后必须有步骤持续性进行心理援助,同时有必要进行重塑国民生命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