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晕笼的直流导线老化试验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12EMI’)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的直流电晕笼,对导线的老化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人工老化和电老化方法对电晕笼内的6×720mm2导线进行了可听噪声试验,给出了两种老化方法下导线的可听噪声A声级和8kHz分量统计特性,以及导线老化过程中可听噪声的频谱特性规律,并最终得出了对导线进行快速老化的试验方法。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极低频磁场对日本长耳大白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验证现行电磁场限值合理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8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雌雄各半,动物在不同强度磁场(磁场强度分别为0μT、30μT、100μT、200μT,频率为50Hz)中曝露4个月,磁场曝露前和磁场曝露期间,每月记录兔体重,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研究结果:曝露期间,兔体重逐渐增加,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
基于电磁场和最优化理论开发分层土壤电阻率模型的核心计算程序,基于电路和电磁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分层土壤下复杂三维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及地表电位、跨步电势和接触电势分布的核心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分析习惯、接地国家标准、IEEE标准,开发分层土壤中三维复合接地网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分析大地地质的不均匀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中接地网的性能。分析中能够考虑接地装置的材料特性、结构变化、各种降阻措施、以及周围其他埋地
本文分析了输电线路对铁路轨道电路的电磁影响,认为目前在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对铁路轨道电路的电磁影响不会引起铁路自动闭塞系统色灯信号显示错误,也不会对信号设备造成损坏。
准确地计算高速铁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将有助于对铁路沿线居民受其影响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铁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同时利用分解面自由度耦合法进行网格剖分,提高了计算效率。经模型计算分析得出,在铁路沿线距离地面5m范围内及在站台上距离地面2m范围内电场强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本文亦指出分界面自由度耦合法适用于“大尺寸区域小尺寸元件”模型的网格剖分。
为降低居民楼配电变压器振动及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某小区变压器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经对小区配电房主要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分析,对声源处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孔洞衍射声三种传播途径的声功率进行了预测,三者之比为44075 (17358)(:)400∶1.针对噪声源结构传声治理提出了主动隔振设计方案,建立了变压器隔振系统力学模型,通过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与材料的比选与优化,可使结构传声部分的噪声量降低14
本文通过现场测量,初步了解了我国交流输电线路对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现状,研究了交流输电线路对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参数的测量方法,对管道对地交流电压、泄漏电流密度和土壤电阻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研制相关测量装置,尤其是管道泄漏电流密度现场测量装置,填补了国内测量的空白,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成果可为指导输电线路与管道工程的设计、防腐措施的实施及标准相关限值指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油气管道的迅速发展,二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或平行,甚至共用走廊,因此,油气管道遭受的干扰影响日益突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稳态运行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在埋地钢质管道上产生感应交流电压。通过软件计算,研究了不同管道参数及输电线路参数对最大感应交流电压的影响规律,这些参数包括外径/壁厚、防腐层电阻率、埋深、土壤电阻率、负载电流、平行长度、平行间距。结果表明防腐层电阻率、负载电流、平
对于共用接地极,接地极线路存在多种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不仅影响到线路的静态投资,还可能影响接地极系统的接地性能。本文研究和对比了不同接地极线路连接方式对共用接地极的经济性和接地极性能、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站共一极,接地极线路汇流于接地极侧方式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比汇流于换流站侧方式的优越,但投资略多;对于多站共两极,线路在接地极侧汇集一点的方式在接地性能和经济性上均优于就近连接的方式
为了研究接地排流装置在减小电缆对金属管道的电磁骚扰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建立了埋地电缆和金属管道的感性耦合计算模型,结合金属管道的实际参数,通过具体算例给出了不同接地排流措施在不同低电阻率情况下在减小埋地电缆对金属管道的电磁骚扰的具体效果,得到了接地排流装置的接地电阻对干扰防护效果影响的关系及排流装置布置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埋地油气管道面临的直流干扰越来越严重。对于在役管道来说,实现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监测是解决直流干扰问题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直流干扰对管道的危害及原理。然后,又介绍了阴极保护电位监测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在目标管段上监测方案。第三,文中介绍了研究期间所监测到的两次直流干扰情况,并根据监测数据对两次干扰的特征进行的分析。最后,本文指出确定干扰源是减缓直流干扰过程最大的困难,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