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上个世纪相比,当下劳动力作为社会资源在岗位和组织间更频繁地流动,使得个体的生涯发展变得更加多变和无边界。在此背景下,生涯建构理论提出,自主的、适应性的意图动机和生涯建构行为是个体在生涯发展中顺利度过生涯转换和取得成功与幸福的关键。高中生处于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期,同时也面临着进行专业或职业选择的生涯转换,探讨如何提升其自主的、适应性的意图动机和生涯建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鲜有研究对此进行考察。因此,本研究遵循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思路,用纵向数据建立了成就动机与生涯建构行为的双向预测模型,并以生涯建构理论的适应性意图动机-资源-行动-结果模型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学习经验-效能感-目标选择模型为框架,探讨日常情绪(基于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是促进适应性行为的心理资源)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北京两所中学的252名高中生进行了时隔一年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1)持有越高的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即自主的、适应性的意图动机)的人,有越积极的日常情绪,在一年之后会完成越多的生涯建构行为,而持有越高的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即非适应性意图动机)的人有越消极的日常情绪,一年之后完成的生涯建构行为越少;2)生涯建构进展多的人,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在一年之后有更低的避免失败的动机,3)但即便是具有高的自我效能感,也不一定能有高的追求成功的动机。上述结果揭示了高中生成就动机与生涯建构行为的双向作用,这种双向作用体现了个体的心理行为状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调节机制,也体现了个体维持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统整性与动态稳定性的调节机制。此外,研究结果提醒家长和教育者们要关注学生在生涯发展中的自主性,不提倡在缺乏自主意图动机和目标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学业成就或能力发展,因为自主的、适应性的意图动机能激发适应性的生涯建构行为,然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并不能塑造出自主的、适应性的意图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