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64份垂穗披碱草材料用SRAP和RAPD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测定垂穗披碱草的遗传变异和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显示出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B=85.86%,90.39%),且新疆地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藏高原地区;2种标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6,P<0.01),2个标记相结合而得的聚类图表明相似
【机 构】
:
Department of grassland scienc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Sichuan Province 625014,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64份垂穗披碱草材料用SRAP和RAPD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测定垂穗披碱草的遗传变异和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显示出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B=85.86%,90.39%),且新疆地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藏高原地区;2种标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6,P<0.01),2个标记相结合而得的聚类图表明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可以聚为一类;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了地理类群内部和地理类群间分别有44.82%和55.18%的变异;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材料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气候和山脉等生态地理条件以及繁育系统等可能是使材料发生遗传变异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将为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对四种不同刈割期的禾豆混播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营养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刈割期的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的营养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粗蛋白质、胡萝卜素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以青贮草捆处理最高,综合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特征,认为牧草捆裹青贮为最佳牧草加工调制方法。
对采自青海省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区的7份野生垂穗披碱草在西宁地区对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筛选育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采自海南州同德县高寒草甸海拔3201m的4号材料产草量最高,可作为饲草型牧草进行选育;采自果洛州玛多县高寒草原海拔4385m的1号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可作为饲草兼产籽型牧草进行选育。
黄南地区田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262.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3305kg/hm2,播种量为300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12901kg/hm2.
对青引1号燕麦采用不同施磷处理,探讨不同施磷对其饲草产量和蛋白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佳的施磷量,为青海省燕麦饲草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引1号燕麦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总分蘖数、株高无显著变化.在施磷量90kg/hm2时有最大有效分蘖数(2.00个/蘖),在施磷量75kg/hm2时有最大茎粗(0.584cm).青引1号燕麦在施磷量60kg/hm2,乳熟期收获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29855.0k
土壤非生物环境对草原植被的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而土壤生物环境对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证明AMF是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决定因子之一.AMF侵染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协助植物吸收土壤磷,AMF与土壤磷可能相互作用影响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本研究利用施用磷肥和苯菌灵,探究AMF与磷相互作用对我国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
研究了N、P用量及其配比对青引3号莜麦秸秆株高、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以及小穗数、单株粒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株高外,施肥处理对裸燕麦各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施N量0~135kg/hm2或施P量0~90kg/hm2下,随施肥量增加,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均明显提高.在N90P90和N135P90时,裸燕麦种子和秸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400kg/hm2和20700k
通过建立灌木、草地两个不同生态系统,饲养适宜的反刍动物,利用动物合理的放牧采食和粪便排放等行为来提高土壤性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达到畜牧、生态双赢的效果。为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旋转式割草机以其高效的收获效率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旋转式切割器的几何参数(刀盘的半径、刀片的长度、刀片数、刀盘的安装距离)与运动参数(前进速度、刀盘转速、切割临界速度)决定了收获区域的面积、重割区与漏割区面积及收获的效率。本文通过模拟的正交实验,在避免漏割区的条件下,绘制不同参数组合下刀片的切割面积图,计算其重割区面积与收获效率,并对组合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给出了减小重割区、提高收获
对原产于北纬1.02°-55.8°(N),东经87.12°(E)-西经8.9°(W),海拔2m-2804m范围内,分属于29个国家的68份白三叶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态变异与地理起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供试白三叶叶片大小变异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花序数和株高,而生殖枝高度和每花序小花数变异较小;(2) Mantel检验表明,株高、单位面积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3个性状变化存
采用酸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的35份野生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电泳共检测到37条醇溶蛋白条带,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100%;(2)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76,平均值为0.4509.这些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3)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