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玉珍教授认为,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此时精血渐充盛,阴长至重,则精化为气,重阴转为阳,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到来,出血期以止血为要,重视月经情况.必要时从经前经时调治同时久治不愈的经间期出血,要注意排除子宫内膜息肉。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玉珍教授认为,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此时精血渐充盛,阴长至重,则精化为气,重阴转为阳,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到来,出血期以止血为要,重视月经情况.必要时从经前经时调治同时久治不愈的经间期出血,要注意排除子宫内膜息肉。
其他文献
妇人以血为本,治疗妇科疾病,尤重肝脾肾三脏。因为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三脏之间又相互联系,常相互夹杂,如肾虚兼肝郁,脾虚兼肾虚,肝郁兼脾虚。因此,谢教授在临床上多从脏腑论治,通过益肾、调肝、健脾等法,使机体脏腑功能恢复,冲任调和,阴阳趋于相对平衡,月经才能正常。谢师在诊疗过程中,常告诫病人,服药必须坚持,不可中病即止,应至月经周期稳定3个月以上才可停药,不可断断续续,否则前功尽弃。
本文介绍老师在四十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痛经不能单纯止痛,必须追究病因加以对因治疗为主止痛为辅,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奏效快且根治,常见病因有寒凝,肝郁和血亏三类,并详细介绍了该三类病证的治疗方法。
“天人相应”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理论精髓,即天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胎元居于胞中,形似一颗种子,胎元在胞宫中受气血的滋养而生长发育,如种子埋于地下,受天地和谐之气的滋养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土壤肥沃种子即能生根发芽。心、脾、肾三脏相互联系,共同营造适应胚胎生长的内在自然环境。尤昭玲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其主要病因为肾虚、胎元不固;或脾虚、气血不足、不能滋养胎元,使胎元不固;加之患者因担心妊娠腹痛
傅师认为,产时失血耗气,正气虚弱之时,寒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血不归经,以致恶露淋漓,日久不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血益虚.互为因果.致疾病缠绵难愈。产后恶露不绝的治疗,应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临证时须细心体察,针对病情,虚则宜补,实则亦攻,寒则宜温,热则宜清的原则,根据患者气虚血瘀特点,采用顾护正气,
尤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泡发育异常表现为:卵泡长速慢或快、扁卵泡、质量差、数量多。尤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独到,认为当患者周期内同时出现卵泡长速慢、扁卵泡、内膜薄,即便血检内分泌、B超均正常,亦高度提示有隐性潜在的PCOS可能;并且有1/3的PCOS患者,T、LH/FSH值正常,而PRL增高,但不会超过35ug/L(26.4 ug/L)。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尤师指出依据体
遵循中医理论,选用短小精悍的经典古方是杨老师处方用药的特点;根据辨证的结果,将常用的经方配伍组合,是其临床主要选方思路。常用治疗妇科血症的经典方剂有:生脉饮、二至丸、举元煎和寿胎丸等。常用配伍组合经验方有:生脉二至坤茜汤、举元寿胎坤茜汤、蒲贯四妙坤茜汤和两地二至坤茜汤。
傅师博览经典,潜心治学,师古而不泥古,在IVF-ET术后先兆流产的辨证论治上提出“三法”,即补肾健脾,固护二天;凉血滋阴,清补互用;化瘀止血,疏补互进。
赵师认为瘀血多由寒热虚实外伤五端所致,因寒、因热、因虚、因实、外伤。赵师总结先贤及名家对瘀血的认识,归纳出瘀血几个基本特征:疼痛、出血、包块固定不移、月经紊乱等。并对临床上患者不同的证候与病因,分别提出不同的活血化瘀之法。赵师对妇科瘀血诸症的用药是按瘀滞程度而论,一般分养血活血、活血化瘀、破瘀散结三个层次论治。
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血气满盈,应时而下,是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张玉珍教授认为月经过少是妇科临床中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月经过少以虚证和虚实夹杂多见,常见证型为血虚、肝肾不足和脾肾两虚;实证较少,常见证型是气滞血瘀和痰湿内阻。对于病情较轻、新发的月经过少,以调理气血为主,临床上治疗以四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对于病情较重、病程长的月经过少,
徐老师在治疗不孕症时常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证求因,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疗。正如《妇人规·子嗣类》云:“种子之方,本无定规,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凡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徐师认为:调经种子,益肾为要,强调补肾调经在治疗不孕症中的地位和作用;临证以补肾为主,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期调治,经后以滋补肾阴为主,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