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近现代化的历史本质上表现为越来越宽广的公共化过程。公众的需求是任何公共机构必须首先面对的工作起点,博物馆自然也不例外。成熟的博物馆都有一个自己的观众调查、研究体系,但国内多数博物馆的这个体系往往表现为重调查、有分析、轻应用、缺反馈这样一种现状。收藏是博物馆工作的原点,藏品是博物馆的内核,围绕这一内核展开其工作链是其区别于其他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最重要特质。让养在禁宫的藏品活起来、让博物馆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本质上要立足藏品,任何让其“活”起来的技术介质和载体都不可湮灭藏品,否则将是博物馆“真实性品质”的灾难。网络数字技术支撑的新型文化生活方式的最大表征是体验、互动、便捷、有趣。要重视研究这种新型文化生活方式的切人性,创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打造新型互动式观众体验空间与载体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的积极行动。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将博物馆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文、教部门要加强协作、沟通,衔接彼此的教育计划。博物馆融入现代生活,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与人相关联的服务理念、规范、团队、设施。博物馆毫无疑问首先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是博物馆的宗旨,公众是服务中心,物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乃至安全和后勤保障,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指向:公众——这是每一个博物馆人应该谨记于心、见诸于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