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绩与问题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统计了2009年东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投资、收入、消费、环保、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区域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人类自身、生产力、贫富差距、战争、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对300年来世界的变化进行总结,并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走天人合一、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行得通的。缩小国家之间、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采取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本文通过采访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分析了中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列举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解读的误区。并通过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资料,指出国际经验并不足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崭新路径来。
本文通过《科学时报》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的对话,对国际人均收入差距、中国晋级发达国家的标准、建立海南贸易区、推动运河战略、建立新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以及现代化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做贡献。
本文揭示了资本全球化与现代化实现的矛盾,分析了资本全球化与现代化悖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对现代化实现的中流砒柱作用,并指出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真正动力。
今后我国在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协调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制度,教育和培训新型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赋予当代中国农村建设发展的又一新视角。
关于现代化的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及其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表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地域等国情的原因,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实现方式、路径均不尽相同。借鉴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深入分析中国特殊的历史进程、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现实的发展水平,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010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本文对该报告的研究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以采访的方式,对何传启教授提出的中国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的区别及排名问题进行论述,指出中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体现完整人性的价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也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实现完整人性的价值的基本途径就在于创造和设计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重要关系保持平衡和谐的文化与制度。人类社会也唯有在平衡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本文回顾了清末以来我国经济与日本、美国的差距,指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与公民素质有关联,从加强、完善各层次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缩短科技、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差距,提高人力资本价值,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地位下降和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对欧洲经济的信心减退,通过对造成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原因的分析,认为欧元、欧元区、欧盟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但欧洲一体化(从欧洲煤钢共同体算起)60年的历史跌宕起伏、渐次推进的前行过程,提示着人们可以对欧洲的未来怀有积极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