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媒困局中的传媒人心理健康

来源 :第五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人生活不规律,这是由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新闻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随时待命;有时采访环境恶劣,不但生活无保障甚至会有性命之虞.采访回来还要在截稿时间之前赶写完稿子,来不及吃饭,来不及睡觉,生活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的崛起使正在承受转型之痛的传统媒体更是雪上加霜.报纸订阅数量、广告数量均呈现断崖式下滑.身处其中的传媒人心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那是高层管理者更是寝食难安,焦灼异常.再加上他们早班、晚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极易出现心理疾患与身体健康问题.2014年,媒体人自杀而死、因病早逝的消息频频传来,不断刺激着从业者们本已脆弱的神经.同时一小部分人经不住考验与诱惑,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大肆进行新闻敲诈与新闻寻租活动,以"有偿报道"、"有偿沉默"非法牟利,结果锒铛入狱,令人唏嘘感叹.随着一些媒体的改制,媒体人难免产生从"无冕之王"沦为新闻民工乃至新闻乞丐的感觉,挫败感、自卑、不愤、抑郁、焦虑的心情如影相随,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各媒体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让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随时疏解新闻工作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其他文献
  杏仁核在对环境威胁的过度防御、恐惧习得有着重要作用.基于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恐惧模型认为,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会议
  西方关于心理福利性别不平等存在两种解释逻辑,即暴露差异假设和脆弱性差异假设。暴露差异假设认为女性的心理状况不如男性是由于男女两性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其中女性扮演
  过去关于共情痛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共情痛的机制,很少有人研究如何缓解共情痛。本研究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探索如何缓解共情痛。张文彩等人(2009,,2011)建立了从疼痛到
会议
  目的:检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效果,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方法: 选取大一新生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18名和对照组18名,对实验组进行连续8周,每周一次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
会议
  许多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发现文化适应对国际移民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还很少有文献将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中进行检验,同时对乡-
会议
  注意偏向是指在相对于中性刺激的条件下,个体对威胁性、特定事件相关的刺激或感觉输入表现出优先性的注意分配现象。通常情况下,注意偏向会导致个体对外界信息获取不完整,从
会议
  对159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焦虑调查,结果发现约81.1%的高校毕业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就业焦虑,约有17.6%的毕业生焦虑程度较高.性别、专业、生源地、本科来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