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以广泛发育古生代 新生代沉积岩和断续分布、长达上千千米的片麻岩穹窿为主要特征,同时广泛发育形成时间和地球化学特征各异的基性岩.在基性火成岩省中,在不了解高镁-低钛和低镁-高钛2个序列基性岩成岩共生关系的前提下,不能简单地利用这两套岩石来反演它们的源区结构和部分熔融程度。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Division of Geological and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以广泛发育古生代 新生代沉积岩和断续分布、长达上千千米的片麻岩穹窿为主要特征,同时广泛发育形成时间和地球化学特征各异的基性岩.在基性火成岩省中,在不了解高镁-低钛和低镁-高钛2个序列基性岩成岩共生关系的前提下,不能简单地利用这两套岩石来反演它们的源区结构和部分熔融程度。
其他文献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被广泛用于约束地幔源区中不相容性元素的含量和比值.除了2个元素全岩的分配系数相似外,Mo/Ce数据清晰的表明,岩浆混合和均一化过程同样对玄武岩中高度不相容性元素对的稳定比值具有重要作用。因为Mo和CP在上地慢岩浆过程中具有显著不同的离子半径和对应的分配模式所以它们能够有效识别该过程。
北山裂谷带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西起罗布泊东缘,东以星星峡-明水断裂为界,呈北东东走向延伸,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北山构造带之西段,属塔里木古大陆边缘向陆一方的伸展系统,已有研究表明,伸展系统如弧后盆地、裂谷(裂陷槽)等是镍铜矿床存在的有利部位.因此,在笔架山岩体内寻找第三期侵入的超基性岩相为今后的找矿方向。在22号勘探线钻孔中的超基性岩相底部发现了镍矿体,指示了成矿作用是确实存在的。根据地表以及钻探控
关于板内玄武岩的成因机制,前人提出了多种动力学模型,包括岩石圈伸展、加厚岩石圈拆沉、俯冲板片拆离等.这些动力学机制通常把板内玄武岩的源区局限在对流软流圈或岩石圈地幔.同期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可以驱动俯冲板片前缘的深部地慢物质发生向上流动,这些很可能来自地幔转换带的物质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所观察到的华南地区陆内玄武岩。为此,我们认为大洋板片俯冲驱动的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很可能是全球
鲁西地区因发育丰富的早白垩世镁铁质岩浆及其携带的地幔橄榄岩包体,成为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的重要窗口,但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被改造的过程依然存在争议.因此,我们的数据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表明,改造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岩浆源区的壳源熔体主要来自于拆沉的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起源于受到拆沉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慢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早白奎世时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大地幔楔的成因及其在东亚大陆边缘演化中的作用逐渐被学术界重视.通过对华北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早期由海沟向内陆的自东向西迁移,晚期由内陆向海沟的自西向东迁移,分别对应于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前进俯冲阶段和俯冲板块后撤阶段,两期岩浆作用的转换时间为145~143 Ma,与区域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的转换时间一致.东亚大地幔楔可能存在垂向不均一性:深部
金厂金矿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的延边-东宁成矿带中.本文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两期成矿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综合地质、流体、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金厂矿床主成矿作用有两期,分别为角砾岩型矿体形成期和岩浆弯隆裂控型矿体形成期,对应于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
造山带橄榄岩不仅能够记录与俯冲相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以及在俯冲和抬升过程中的熔/流体活动,还可能记录了参与俯冲之前的地幔动力学过程.对这些橄榄岩的研究对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对秦岭群HP/UHP变质岩的研究表明松树沟橄榄岩为新元古代大洋岩石圈地幔残片,并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俯冲变形过程。
中国东南部发育晚中生代的火山作用.前人研究认为,这些火山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对该地区之下地幔及相关幔源岩浆作用的影响起始时间仍不清楚.古太平洋板块对研究区地幔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10 Ma,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增大,中国东南部处于弧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古太平洋板块不在直接改变地幔的岩性组成。
海南岛作为华夏板块最南端的组成部分,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的交界部位,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现有的资料显示岛内发育有中元古代岩浆岩,为理解华夏板块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恢复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提供了研究窗口.海南岛中元古代发育的岩浆岩在时间上与全球其他裂谷带相一致,指示其曾是Columbia超大陆组成的一部分,所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腾冲地区相继开展了区域构造、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年代学、地震与地热等研究.对于腾冲地区的火山岩,学者们主要针对火山喷发期次、岩性变化、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和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但其讨论对象一般为整个腾冲火山区或是时代较新的全新世火山,专门对老火山研究较少.本文推测大六冲火山早期经历较大规模的岩浆溢出,而后又发生过爆炸式喷发,最后以岩浆的侵出为标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