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试验选用鱼粉、豆粕、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的饲料,对斑节对虾(1.03±0.02g)进行56天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40%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36%饲料蛋白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斑节对虾体成分的变化,其中虾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
【机 构】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用鱼粉、豆粕、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的饲料,对斑节对虾(1.03±0.02g)进行56天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40%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36%饲料蛋白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斑节对虾体成分的变化,其中虾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均在38%饲料蛋白组最高并显著高于44%组(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对虾肝胰腺消化酶的活性也显著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影响,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36%和38%饲料蛋白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46%组(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在40%时,斑节对虾的生长最好,且可通过适当提高饲料蛋白水平来获得较高的虾体蛋白.
其他文献
2005年以莱州湾、鸭绿江口、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地理群体构建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连续经过5代选育,形成了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选育的三疣梭子蟹相比,该品种收获时平均个体体重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规格整齐.
与昆虫、鱼类以及两栖类相似,甲壳动物的成熟标志是其卵巢累积充足的卵黄蛋白(yolk protein),作为其胚胎及早期幼体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卵黄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卵黄磷蛋白(vitellin),一种脂-糖-类胡萝卜素蛋白质。而卵黄蛋白原(vitel logenin)又是卵黄磷蛋白的前体,在卵巢发育阶段,可在血清中检测到。多数研究表明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卵黄蛋白原合成组织是肝胰腺和卵巢。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962bp,开放阅读框为1998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预测分子量为75.86KDa;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与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的同源性最高为79%,其次是淡水螯虾
α-淀粉酶基因在对虾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对虾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克隆和PCR技术获得日本囊对虾α-淀粉酶基因3099bp的编码区全序列,包括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由信号肽(17个氨基酸)、21个活性位点残基,2个钙离子结合位点残基和10个半胱氨酸残基构成,主要包括A、C功能域。本研究针对A功能域,选取包含第6、
以凡纳对虾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存活状态的益生菌Bacillus coagulans对生长性能、成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肉质等的作用效果,试验分为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各设三个重复,周期50天,其中试验组1和试验组2饵料中分别添加同浓度(107 cfu/g)的存活和灭活的菌株。结果表明,益生菌显著提高了对虾末重、日增重和存活率,其中试验组1对虾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样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比较,对虾肠
在饲料中添加0、30和50 mgCu/kg饲料的蛋氨酸铜,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 d,14 d和21d,检测对虾体组织铜蓄积、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抗菌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铜含量随着饲料蛋氨酸铜添加量增加及投喂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对虾肌肉的铜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的铜含量.饲料铜水平对凡
热休克蛋白是一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以快速响应环境应激著称.为阐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热休克蛋白在应对某一特定急性环境应激的具体功能,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比较研究了凡纳滨对虾4个热休克蛋白基因(Lvhsp60, Lvhsp70,Lvhsc 70,LvHSP90)在急性热休克、酸碱刺激、重金属暴露下的基因时序表达谱.结果表明,四种基因在上述三种应激下均表现出不同的表达特征.在急性热
本实验以实用饲料喂基础,通过两个为期90天的生长实验,分别在27ppt和1ppt的盐度下,比较研究饲料中锌(以硫酸锌为锌源)的不同添加水平(13.8、27.6、51.8、104、172、242、345mg/kg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虾体特定金属离子含量、血液生化成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细胞计数和肝脏酶活(钠钾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和磷虾粉作为蛋白源,设计了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料中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5%、40%、45%、50%和55%.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平均体重为2.50±0.25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实验采用长方形塑料筐,每天投料1次,接近饱食量投喂.每个塑料筐用尼龙网分隔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每部分单独放养一
采用不同浓度铜强化生物饵料卤虫,探讨不同强化处理的卤虫对中华绒螯蟹Ⅲ期幼体的生长、抗氧化酶活力和耐受盐度胁迫的影响.试验组1为对照组(未用铜强化卤虫组),试验组2-4分别采用含有不同浓度铜的海洋微藻提取物ωAl(0.1mg/ml-试验2,0.2 mg/ml-试验3和0.4mg/ml-试验4)强化卤虫.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指数差异不显著,其变化范围为5.75-5.93,但试验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