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ICP22蛋白分子特性初步分析

来源 :第五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α疱疹病毒ICP22蛋白为疱疹病毒五个早期蛋白产物之一,其表达产物对激活病毒自身早晚期基因的转录表达起重要作用,是实现疱疹病毒裂解性增殖的基本前提.此外,ICP22蛋白还涉及与多个病毒基因或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病毒的复制、潜伏感染、免疫逃避、病毒粒子出芽和包膜等多个生理过程.然而鸭瘟病毒ICP22蛋白是否具备与其同源物相似的蛋白功能尚不明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鸭瘟病毒双拷贝US1基因编码的ICP22蛋白具备一个保守的Herpes_IE68超家族结构域、多个蛋白结合位点和一个多聚核苷酸结合位点,推测与其转录调节功能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ICP22蛋白的N端和C端存在大量Ser和Thr磷酸化位点(分别为32个、14个),这些磷酸化位点在DNA复制过程中受酪蛋白激酶2( CK2)和蛋白激酶C(PKC)的磷酸化,参与病毒的转录调控和延长.此外,ICP22蛋白的N端和C端还存在大量无序蛋白序列,与其亲水性残基和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分布一致;而其有序区域则与疏水性残基和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分布一致,位于ICP22蛋白的中部超家族结构域区域,无序蛋白广泛参与信号传递、DNA的转录调控、翻译、蛋白质磷酸化、小分子存储等多个细胞内生理和病理过程.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ICP22蛋白表达结果证实ICP22重组蛋白的表观分子量比理论分子量大17kDa左右,可被His标签抗体识别,说明其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翻译后修饰,导致其分子量发生了迁移.根据预测的ICP22蛋白功能域将其分成全长和部分重叠的8个片段,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转染DEF细胞后IFA检测其定位情况,结果表明ICP22蛋白全长在核质中均有分布,但缺失了305-314AA区域的重组质粒不能定位于细胞核,表明其核定位信号对ICP22蛋白的入核起引导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瘟病毒ICP22基因的转录时相结果表明ICP22基因最早于感染后的0.5h开始转录,转录量随时间的增加持续上升并在感染后的24h达到峰值,与鸭瘟病毒立即早期基因ICP27的转录谱一致.而作为病毒真正晚期基因的UL55基因则在感染后的8h才开始被检测到,表明鸭瘟病毒ICP22蛋白与其同源物一样为一个立即早期基因.鸭瘟病毒ICP22蛋白的分子特性分析为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自然转化是细菌水平基因转移的一种主要机制。它是指细菌主动从外界摄取游离DNA,并整合至基因组并表现相应性状的过程。前期研究发现,鸭疫里默氏杆菌能够发生自然转化,但参与该过程的相关基因及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了2000株的随机突变株文库,对该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自然转化缺陷株25株,自然转化频率显著降低株20株。随后,通过对插入位点的序列鉴定,发现有36个基因参与自然
会议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给世界各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操作技术并不完善,延缓了对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在成功构建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回补穿梭质粒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鸭疫里默氏杆菌RpsL基因突变后会对链霉素产生抗性,而在突变株中表达野生型的RpsL,突变株会变的对链霉素重新敏感.基于此现象,本试验利用RpsL作为反向筛选基因成功建立了鸭疫里默氏
会议
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黄杆菌科,是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缺乏有效的基因操作工具,所以对其致病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首次发现,鸭疫里默氏杆菌能够吞噬外界环境中的DNA片段,并利用此现象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基因缺失方法.利用此方法获得缺失基因的频率约为10-5.与异源性的DNA相比,鸭疫里默氏杆菌更倾向于吞噬自身的DNA.鸭疫里默氏杆菌也可以吞噬环状的质粒DNA,但效率要降低很多.自然转化条件研
会议
空肠弯曲杆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肠胃炎等疾病.禽类是空肠弯曲菌的主要携带者之一,污染空肠弯曲杆菌禽类制品是人类感染空肠弯曲菌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生活和畜牧养殖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空肠弯曲菌的耐药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人类治疗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对79株喹诺酮耐药分离株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86位突变(Thr-86-Ile)存在于所有
会议
铁离子是绝大多数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包括鸭疫里默氏杆菌.前期研究工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可以利用宿主的血红素作为一种铁离子来源,且TonB1和TonB2参与到了此过程.然而,鸭疫里默氏杆菌转运血红素机制并不清楚.通过转录组测序及比较分析,发现RA0C_0783-RA0C_0784参与了此过程.RA0C_0783基因敲除后严重影响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对血红蛋白的利用.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结合试验
会议
本研究根据碳纳米管间距可调的特性,结合微流体芯片技术,研发了可特异性捕捉不同大小病毒粒子的诊断平台。研究表明:合成碳纳米管的铁催化剂镀层厚度与纳米管间距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通过精确控制铁镀层的厚度可使合成的碳纳米管间隙在30纳米-300纳米范围内自由调节;碳纳米管合成过程中的nitrogen doping处理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生物兼容性,便于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整合碳纳米的微流体芯片可对不同大小的病
会议
会议
2015年8月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养鸡场出现以发病鸡表现心包积液、肝炎为特点的肝炎-心包积液综合症.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研究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流行规律以及防控手段,我们对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所收集的215份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统计.PCR结果发现,接诊病例中有141份为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分别来自全省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该病毒引起坦布苏病毒病,又称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卵巢炎,是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鸭坦布苏病毒XT株NS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GBKT7,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GBKT7-NS1.重组质粒转染Y2H酵母,经诱饵的毒性和自激活试验说明构建的
鸭甲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病原之一.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发现DHAV-1诱导成年鸭肾脏发生了瞬间的细胞因子风暴,并在肾脏中极散在的分布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然而,DHAV-1感染雏鸭对肝脏所产生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报道,所以,我们建立了动物模型,分别感染DHAV-1强毒株CH株和免疫商品化疫苗CH60株,肉眼和显微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病毒拷贝数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结果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