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相变法可以制备出远高于形变与再结晶工艺组合得到的有利{100}织构的强度,有效提高磁性能并实现节能环保,但其形成原理及成分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前期研究几种不同成分合金中的相变法形成{100}织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其形成过程中新的组织特征和受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工艺可在很宽的成分范围通过相变法制备较强的{100}类织构,且制备成本可有效降低.相变法既可制备出近{100}无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
:
2016国产高性能电工钢生产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变法可以制备出远高于形变与再结晶工艺组合得到的有利{100}织构的强度,有效提高磁性能并实现节能环保,但其形成原理及成分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前期研究几种不同成分合金中的相变法形成{100}织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其形成过程中新的组织特征和受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工艺可在很宽的成分范围通过相变法制备较强的{100}类织构,且制备成本可有效降低.相变法既可制备出近{100}无取向钢,也可制备强{100}〈011〉双取向硅钢.形变织构对相变织构有重要的继承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宏观、微观及SEM等检测方法,对自动扶梯辅助制动器导靴开裂原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辅助制动器导靴制造过程中未遵守工艺流程要求,将表面处理(己加工面涂防锈油)更改为表面镀锌处理.导靴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在酸洗及镀锌过程中由于吸氢而造成的氢致开裂;导靴枝晶组织严重,淬硬层过浅且不均匀,局部区域无淬硬层,硬度远低于技术条件要求等因素加速了导靴开裂及扩展.
风扇叶片尺寸较大,表面应力状态复杂,加工难度较大.采用X射线衍射的sin2φ法表征了粗铣、初级退火、精铣、抛光、真空退火等五道主要加工工序执行后钛合金风扇叶片表面的残余应力变化.结果表明,粗铣采用球头刀配合水基切削液的方法在钛合金表面残留数值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初级退火对于粗铣应力消除良好,应力松弛达到70%~90%;精铣后在叶片表面残留残余压应力,但数值小于粗铣;抛光后残余压应力数值进一步增大,但
针对某变电站#1主变接线掌开裂情况,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硬度等试验,得出其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铅黄铜的应力腐蚀开裂和脱锌腐蚀,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本文分别在Amsler150HFP5100高频疲劳试验机和PQ1-6型旋转疲劳试验机上对两种不同的材料(WELDOX1100钢和05Cr15Ni5Cu4Nb钢)按照GB/T24176中的升降法测定了这两种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升降法中试验数据是否闭合对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标准偏差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所增补的试验应力水平高于还是低于闭合时的疲劳强度,未闭合时的疲劳强度有较大可能性会高于闭合时
本文介绍了某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T23钢水冷壁管焊缝裂纹的检查、分析与治理.根据T23钢水冷壁管焊缝缺陷特性,制定特殊的射线检测工艺;通过应力测试及金相分析等手段对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以优化焊接工艺及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来防治T23钢水冷壁管焊接接头裂纹产生.
本文探讨了在金属材料韧脆转变温度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试验数据处理时采用不同的函数拟合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影响,Boltzmann函数的拟合结果更贴合实际.韧脆转变温度的规定4种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灵活运用.试样品状区域轮廓、断口平整度特别是韧脆断面类型会直接影响剪切断面率的评价,且试验报告中应予以体现具体的取样位置和方向.试样数量受限的情况下建议将试样尽量分配在靠近30%~
原位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出大面积钢材料中化学成分分布情况并能给出宏观、微区表征图谱和一些统计参数;再通过正交法找出最优的连铸工艺参数,使轴承钢GCr15连铸坯中心碳偏析控制得到优化.
通过武钢CSP产线BOF-LF-RH-CSP工艺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W600(低碳高铝钢,ω[Al]=0.20%~0.45%)水口结瘤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造成水口结瘤的重要原因在于钙处理工艺不当使钢中生成大量CaS和A12O3类的复合夹杂物.通过钙处理工艺优化后,使得无取向硅钢W600的连浇炉数由原来的3~5炉迅速提高到12炉及以上水平,基本解决了CSP产线无取向硅钢W600钢水可浇性差的技术难题.
合适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和织构是保证取向硅钢最终获得锋锐Goss织构和优良磁性能的关键.以取向硅钢二次冷轧板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初次再结晶组织、二次再结晶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温度越高,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越大,Goss及γ织构含量逐渐增加,第二相粒子数量略有减少而尺寸略有增大;脱碳退火温度越高,二次再结晶越完善,磁性能越好;初次再结晶组织中影响二次再结晶和磁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晶粒尺
本文对不同成分无抑制剂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微观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退火织构主要为γ取向线{111}〈112〉织构;1#实验钢{111}〈112〉织构强度低于2#实验钢,但1#实验钢具有较强的{110}〈001〉(Goss)织构.EBSD分析显示1#实验钢中Goss位向晶粒较多,尺寸较大,即二次再结晶晶核较多.因此,纯净度较高的1#实验钢二次再结晶退火后磁性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