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語(Baba Malay)的性質與來源

来源 :第三届东亚人文学论坛(暨两岸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峇峇语(Baba Malay)是麻六甲及新加坡一带的峇峇人(BabaChinese)所使用的语言。在稍早之前,有学者如。峇Tan(1979)、Pakir(1987)认为峇峇语是马来语的其中一个方言;亦有学者如Ansalso&Matthew(1999)认为峇峇语应被视为一种克里奥语(Creole)。本篇研究将从峇峇语的音韵、构词、词汇及句法等四方面观察,并以闽南语的特殊句式来分析是否在其中存在底层效应(substrateeffect),并进一步检视Claire Lefebvre的词汇重整(relexification)理论是否可套用在此。从现存的语料观察,在峇峇语里,出现多数与亲属称谓或文化相关的闽南语借词。即便如此仍旧有学者认为峇峇语只是英语、马来语以及闽南语的混合体,似乎也和马来语其他的方言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如果我们进一步看它的语音系统,不难发现它缺乏擦音等音素:就音韵方面,峇峇语与闽南语有相同之处:多音节的词少:就构词而言,马来语中常见的加缀程序在峇峇语中不常见:就句法而言,峇峇语中的给予动词kasi也和闽南语hoo7的六种用法相对应。基於上述理由,本篇研究将论证峇峇语是有闽南语底层效应存在的克里奥语。
其他文献
  李东阳不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和鉴赏家。在书法上他提出了“晋帖唐书饱探索”、“不主故常”、“在意不在形”三大理论,散见于他的文集中,
会议
  本文结合史书史论和晚明古董热,深入探讨吴梅村在传奇《秣陵春》中关于故国兴亡的寄托,以及其在鼎革之后进退失据的心路历程。
会议
  《四库全书》曾一度认为胡宗宪是《筹海图编》唯一的编撰者,但现代学界对此并不认同,他们通过诸多考证最终将此书的著作权归于郑若曾,进而将胡宗宪完全排斥出了《
会议
  郑善夫是明代前七子复古派的重要成员,也是闽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极力推崇杜诗,对杜诗多有论评,认识清醒,并在创作中予以积极实践,获得了较大的成就。郑善夫对
会议
  吴敏树在近代文学史研究中。并没有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因为他没有太显赫的仕历,另一方面也缘于他相对保守的古文观念。然而细读吴敏树的古文,我们会发现
会议
  中华文化在朝鲜不管是“兴”还是“衰”,都一直没有离开儒家“和而不同”、“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朝鲜封建社会形态下,由于继承了儒家入世思想,在齐家治国平天下
会议
本文介绍当代作家冲出当代文学的精神困境,需要当代民间日渐雄浑的“网络文学”和近年来在海外异军突起的“新华人文学”。正是这两种特殊的力量,正在给中国的当代文
会议
  前后七子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还很快传到了朝鲜,在那里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朝鲜文人争相阅读、次韵、效仿他们的诗歌,还以传阅、手抄、刊印等方式
会议
  清朝与朝鲜自1637年建立宗藩关系以来,两国各种交涉不断,尤其两国民人越境案件频发,本文希图借由盛京会审案例的分析,分析盛京会审与以往凤凰城会审相异之处,相异之
会议
笔者较为细致地爬梳了新世纪以来发表于中国大陆各种研究刊物上的关于马华文学研究的文章(这里重点关注大陆学者的研究文章,其他地区或马华本土研究者的文章暂不涉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