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了列车在无界气流中运行时,列车系统在气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将每节车体简化为圆柱体,考虑弹簧及阻尼装置来模拟车体之间连接,每节车体考虑了横向位移及摇头位移,并给出了车体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耗散能及势能.接着求解了柱坐标系下的势流控制方程,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无粘保守气动力,采用基于细长体的泰勒理论及虚功原理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粘性气动力.最后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得到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机 构】
: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列车在无界气流中运行时,列车系统在气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将每节车体简化为圆柱体,考虑弹簧及阻尼装置来模拟车体之间连接,每节车体考虑了横向位移及摇头位移,并给出了车体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耗散能及势能.接着求解了柱坐标系下的势流控制方程,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无粘保守气动力,采用基于细长体的泰勒理论及虚功原理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粘性气动力.最后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得到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其他文献
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原理和非对称特征值算法,采用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方形储液罐进行了振动频率及模态计算.结果表明:有液体的储液罐比空储液罐的各阶固有频率都低,并且随着液面的增高各阶频率逐渐下降,满液时最低.
采用自主研发的拉压与扭转疲劳试验机,对E型密封圈进行了疲劳试验,模拟换档正常操作与误操作的载荷,在规定的疲劳寿命内,测定了E型密封圈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E型密封圈的最大局部变形量出现在缺口部位,变形率为1.5%,符合使用要求.
连续刚构桥梁在服役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荷载作用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构会产生裂缝和损伤.基于曲率模态法,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了曲率模态参数,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识别大跨度连续刚构的损伤.通过算例验证,曲率模态绝对差曲线能准确识别出连续刚构桥的损伤位置,对零点位置的损伤识别也有一定效果.
为了分析支架和血管的力学性能,基于真实的医学影像对右冠状动脉进行了三维重建,并截取了易于堵塞部分的血管模型,结合斑块和支架进行了支架植入的有限元计算.支架撑开血管的过程显示了球囊打开方式的变化和球囊对支架的扩张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支架在与斑块接触前后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最大应力区域发生了移动且接触后多集中在连接筋与斑块边缘的位置.血管厚度和内壁凹凸性影响了血管的应力分布,血管和斑块的最大应力发生在
采用超声疲劳技术研究了等离子渗氮表面处理后Ti-6Al-4V合金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并与未经处理的同种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等离子渗氮处理Ti-6Al-4V合金的长寿命疲劳性能和内部裂纹萌生机制,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材料经等离子表面渗氮处理后的S-N曲线仍为连续下降曲线,不存在常规疲劳中的疲劳极限;等离子表面渗氮处理使得材料表层的硬度
针对一种机载天线支架的在随机振动测试过程中发生破坏的故障,采用试验方法测试了该天线支架的动力学特性和随机振动过程中天线及支架的动力响应;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天线支架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该天线支架在随机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和加速度响应,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和仿真分析结果,综合判断了机载天线支架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修改后该型天线支架未
32m预应力混凝土T梁在高速铁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其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高速铁路的服役性能及安全.结合实际铁路工程和32m标准T梁施工图,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分析32m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结构强度、刚度以及不同列车速度下T梁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标准32m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静动力性能符合高速铁路服役性能的使用要求.
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了跨坐式单轨车救援工况的稳定性条件;根据二系空簧、横向止挡及稳定轮等的横向刚度并联关系,推出了横向等效刚度;通过牵引计算得出救援车等效牵引合力.进而碍到车钩长度、横向止挡刚度、牵引合力与救援工况稳定性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单轨车模型,对4车编组和6车编组单轨车分别进行了平道救援和坡道救援工况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非常接近.最后提出了6车编组单
为降低小区配电房内设备振动及噪声对毗邻居民房间的影响,对小区变压器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经分析小区配电房主要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对声源处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孔洞衍射声3种传播途径的声功率进行了预测,三者之比为44075(17358)∶400∶1.针对噪声源结构传声治理提出了主动隔振设计方案,建立了变压器隔振系统力学模型,通过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与材料的比选与优化,可使结构传声部分的噪声量降低14~20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轨表面存在微裂纹的轮轨接触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不同裂纹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及裂纹尖端应力.结果表明,裂纹在接触斑边缘的位置时,应力强度因子最大;车轮与裂纹的距离超过300mm时,车轮对裂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