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重庆地区1980—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重庆地区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灰霾的预警预报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重庆霾出现频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分布特征,年和季霾日数均呈现中西部较多、东部较少、盆地多的特点,各站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为春、秋季,夏季最少;各区域霾日数有相似的月变化特征,霾天气高发期在10月至次年3月,其中霾日数12月最多,其次
【机 构】
:
重庆市气象台,重庆 401147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重庆地区1980—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重庆地区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灰霾的预警预报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重庆霾出现频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分布特征,年和季霾日数均呈现中西部较多、东部较少、盆地多的特点,各站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为春、秋季,夏季最少;各区域霾日数有相似的月变化特征,霾天气高发期在10月至次年3月,其中霾日数12月最多,其次为1月.总体来看,重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后期、2005年和2006年霾日数较多.对重庆主城区霾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霾日数1980—199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1999年波动较大,2000—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解北京地区雾霾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利用2002~2008年AERONET资料分析了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粒子尺度谱分布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等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的特点及其区域环境、气候效应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表现出较高值,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440nm时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达到1.34.Ang
根据太原市2001年~2012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太原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开展太原市酸雨气象潜势预报及进一步制定酸雨污染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年间,太原市的年平均降水pH值全部大于4.5,均为弱酸雨或非酸雨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太原市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两季酸雨较重、春冬季节酸雨较轻.太原市降水的
基于太原市建站(1951)-201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近61年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如下:(1)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2)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夏季降水减少引起.
利用1981—2010年陕西省95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陕西省低能见度事件的变化特征,为陕西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陕西省低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呈“四高四低”,四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关中盆地、汉中中南部、商洛中东部和陕北北部府谷县,四个低值区位于榆林大部、延安东部、汉中东部和安康地区.关中城市群(西安、宝鸡、渭南、咸阳和铜川)低能见度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1981—2010年倾向率为-8.6~
Vertical profiles of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were measured by an Micro Pulse Lida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summer 2011.Observations show a persistent maximum in aerosol extinction coef
背景误差协方差是资料同化中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WRF-Chem模式预报产品,计算分析了模式中黑碳、有机碳、硝酸盐、硫酸盐以及其它化学成分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结果表明,硝酸盐的误差标准差最大,近似比黑碳、有机碳、硫酸盐的误差标准差大一个量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硝酸盐背景误差的空间相关随距离衰减最快,而其它几类成分的衰减基本相当,其中硫酸盐相对较慢;水平交叉相关中最大的一对变量是黑碳和有机
根据太原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0的灰霾日资料,分析了灰霾日数和PM10的年、季、月变化特征,以期为太原市灰霆的预防、防治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太原市灰霾日数先波动性上升,在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值,而后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太原市冬春季节灰霾日数显著多了夏秋季节,其中12月灰霾日数最多,平均超过5d.通过对近5年来PM10浓度分析后结果显示,PM10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
本文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南部的南港工业区某石化项目为例,研究大气污染物在局地的扩散及传输特征,为石化工业生产及其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参考,以期为天津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扩散方位与该地区的主导风向较为一致.冬季盛行西北风,污染物扩散方位为东南,污染物主要向海面扩散,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较小;春、秋季盛行西南风,污染物扩散方位为东北,可影响塘沽沿海部分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
本文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在杭州地区(杭州、桐庐、建德、淳安)观测获得的资料,分析杭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ngstrom波长指数(α)和大气柱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个观测站点AOD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其季节变化规律与该地区天气形势密切相关.AOD频率分布在四个站点均呈现单峰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4~0.6区间.杭州和淳安AOD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2010年6月10日-2012年3月20日地表臭氧浓度连续自动观测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对地表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周、月、季节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臭氧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臭氧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09:00前后达到最低值,18:00前后达到最高值,出现时间稍迟于其他城市地区.(